
我是張?zhí)鞆姡瑏碜砸黄瘓F新能源開發(fā)院。非常高興參加本次須彌山大會,跟大家分享一下一汽及紅旗品牌在新能源車做的一些工作。我報告的題目是以客戶為中心車樁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為什么講這個題目?因為今天的大會主題是移動能源網(wǎng),我想移動能源網(wǎng)離不開移動的汽車,也更離不開充電系統(tǒng)。我想從一個主機廠的角度,以客戶為中心,講講怎樣為客戶提供一套讓客戶滿意的充電系統(tǒng)。
我的報告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對目前行業(yè)充電的現(xiàn)狀及客戶的使用行為分析,第二部分是結合一汽紅旗品牌對車樁議題——我們叫舒心安全的充電系統(tǒng)設計的一些考量。眾所周知在國家提出充電設施規(guī)劃,提出了以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充電網(wǎng)絡建設,鼓勵換電模式,在這個政策下國家充電設施這幾年快速發(fā)展,截至到2020年8月份充電樁已經(jīng)達到了138萬,發(fā)展是非常快的。另外我們星星充電的保有量在幾家大的運營商中做的也非常不錯。
在整個充電設施行為分析上,我們看一下這些數(shù)據(jù),公樁和私樁大概是4:6的比例,在私樁里大部分都是以交流樁為主,現(xiàn)在也有人在研究小功率的直流樁為私樁提供。在公樁里面直流樁與交流樁的也是4:6的比例,同時現(xiàn)在也有換電的模式。但換電模式整體占比不高,但它在出租車行業(yè)占比還是比較大的,大概占到了11%。剛才蔚來沈總也講了,整個換電模式,包括整個行業(yè)對于換電模式大家也都比較看好,所以最近換電方式也在呈上升的勢頭在發(fā)展。
看一下整個的充電服務模式,國內幾大主機廠大概有這么幾種模式。一個是通過公樁的服務為用戶提供服務,這里有自己的品牌公樁,還有一種模式是跟充電運營商一起合作做公樁。在私樁方面隨車配樁,這個已經(jīng)成為基本的主機廠標配,也就是賣一臺車要給用戶配一臺私樁。另外通過APP的接入提供充電網(wǎng)絡的服務及特色充電服務模式,比如一鍵充電等等,這種方式也是非常多樣的。我們看一下客戶的充電使用行為分析,這方面一汽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對市場活躍度比較高的車,一共采取了14萬輛臺車,4000萬次的充電行為做樣本量,進行了充電行為的分析。
跟大家展示一下這些充電的分析結果,在充電方式上我們發(fā)現(xiàn)私人用戶方面82%的人還是采用交流充電的模式。但在出租車行業(yè)80%的人采用直流充電模式,所以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對于不同用戶行為采用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在充電開始和結束SOC狀態(tài)上,我們也看到大部分用戶出示的SOC還是比較高的,最多是在40-50%的SOC值,這就說明用戶目前對電動車剩余續(xù)駛里程焦慮還是存在。大家可能擔心剩余電量能不能滿足下一階段行使的需求,所以他在很高的SOC情況下就充電,這也為我們提出了課題——電動車設計方面如何把剩余里程計算的更精準,讓用戶能夠覺得看到儀表上顯示的剩余里程和實際開的剩余里程結果一致,這樣也能降低用戶對剩余續(xù)駛里程的焦慮。
我們看一下單次的充電功率,我們可以看到交流充電還是以3-7千瓦為主,直流充電雖然我們的標準有60千瓦、120千瓦,但是現(xiàn)在也有大功率。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用戶平均直流充電功率只有20-50千瓦,這說明實際用戶在直流充電過程中充電功率還是比較低的,充電時間也是比較長的。對于充電次數(shù),私人用戶每周的充電次數(shù)大部分都小于5次,但對于出租車來說次數(shù)就比較高,大約8次,甚至會更多。
我們看一下充電市場,這個跟剛才說的直流充電功率有關。直流充電時大部分集中在1.5小時左右,這個時間還是比較長的,如何能夠提升充電功率?縮短充電時間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在交流充電方面,不同時長分布還是比較平均的,用戶可能是對于交流充電都采取的是隨停即沖,也就是有充電樁就停車充,這是非常平均的情況。
我們再看一下充電次數(shù)間隔,乘用車大約每天要有1-2次的充電次數(shù),這個頻率還是比較高的,這說明用戶每天都要進行一次的充電行為,這對于充電界面及充電方便性、充電接口等信息互通還是有很高的要求。在用戶體驗的時候,我們也在考慮開電動車的時候,如果你每天都充一次電,這個充電界面是否友好?充電是否方便?這對用戶使用產品的感受及產品的品牌吸引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如何設計友好的充電界面,給用戶提供非常好的觸點感覺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以上就是我簡單地對充電行為做了一個分析。下面我結合我們紅旗品牌在充電系統(tǒng)的一些工作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我們提出的叫舒心安全的充電系統(tǒng)大概圍繞這幾個方面:
第一個叫創(chuàng)新,我們紅旗現(xiàn)在非常重視吸納新技術的應用,比如說大功率充電、無線充電以及大數(shù)據(jù)的充電應用,后面我還會講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第二個我們強調的是體驗,如何能夠給用戶提供便捷、舒心、簡化的充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個就是安全,在充電方面,安全第一這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一個我們還要提供給用戶一些比較定制化的充電附屬產品,后面我會講到。到大功率充電方面,我們比較早,在我們紅旗的HS3這款車上實際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能夠在13分鐘充電80%的大功率充電效率。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避免不了的有很多技術要解決,比如說電池快充的問題,解決電池在快充過程中如何控制電池的熱管理,保證溫升和電池安全的問題。如何解決電連接以及充電接口(冷卻、散熱)的問題等等。
另外一個我們在無線充電上,剛才王磊也介紹了紅旗H9傳統(tǒng)車已經(jīng)上市了,我們馬上上市這款叫EHS9,這款車是定位于紅旗的一個高端品牌的車。這個車也上了無線充電的技術,這個無線充電也是跟剛才永東主任講的:我們2020年無線充電國標,爭取做到這款車作為國標應用的首個能夠給用戶使用的車輛。這個我們已經(jīng)做出來了,能夠達到11千瓦,充電效率能達到92%。當然它也能集成自動駕駛、自動引導包括充電距離,因為我們這個車有空氣懸架,通過空氣懸架來進行高度的智能調節(jié),包括我們的異物檢測、活體檢測等等這些功能都是具備的。這個車的無線充電功能應該在明年的上半年大家就可以買到這輛車實際體驗。這是我們在充電大數(shù)據(jù)上做的應用,剛才說的這些工作離不開大數(shù)據(jù),如何通過大數(shù)據(jù)平臺來把整個充電相關的一些工作做到位,這就不詳細說了。
在人機交互上,我們還是下了很多功夫,在友好的人機界面HMI包括充電的一些路徑、充電路徑規(guī)劃、充電的引導等等,包括預約充電、無感支付等整個充電系統(tǒng)上做了很多工作。
充電產品我們還要給用戶提供一些充電的附加產品,除了車上帶的車載充電器以外,我們可能會為用戶提供叫充放電一體槍,大家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車都有放電功能,原來是一套充電槍,一套放電槍,現(xiàn)在我們把它充放槍已經(jīng)做為一體了,而且大家看到結構是非常簡單的,造型也是非常簡潔的。我們把充電線也做了相應的收納式的管理,讓用戶使用的更方便,外觀更美觀,也能夠降低成本(兩個槍變?yōu)橐粋€槍),當然在這個產品上我們也申請了很多專利。
另外一個,我們的智能一體化充電樁通過隨車給用戶提供交流充電樁,給用戶帶來一些功能性的服務,比如自動充電口的開啟,我們拿個充電槍到跟前充電口會自動打開,不需要你再用人手去操作,可以做到即插即充,包括一些對私樁共享充電場所的共享識別等等。
在充電安全方面,我認為第一要保證充電安全的流程體系,對于安全來說,需要靠體系來保證。汽車產品生產鏈非常長,零件非常多,安全因素也比較大,我們在2017年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以安全第一,圍繞安全來做的完整的流程。第二我們在產品方面做了三級安全防護機制,通過車體安全、控制安全包括整個大數(shù)據(jù)的安全防控等等。
同時我們做了很多多重的保護設計,在安全方面紅旗一直本著不計成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因為要把冗余做的多,肯定成本也上升,但是我們?yōu)榱吮WC品牌能打出安全第一的理念,在這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站在大數(shù)據(jù)最佳風向策略來說,我們知道對于充電來說,有充電行為當然有電車的電池狀態(tài),因為電池狀態(tài)隨著時間使用周期的變化,電池的性能會有變化,如何能夠為用戶提供最好的充電體驗,我們是采用了在線的OTA升級方式,我們通過大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我們電池的產品狀態(tài),再根據(jù)用戶的充電行為這兩種相加,會實時給用戶提供一個最好的充電策略。這種充電策略是通過在線的OTA升級方式,對用戶實時來提供。
最后想有個結束語,我們覺得為用戶提供數(shù)據(jù)安全的系統(tǒng)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不斷的深耕進入創(chuàng)新力,不斷的深耕產品開發(fā)力以及體驗服務力,持續(xù)不斷為用戶提出超出預期的極熱的產品,服務體驗,提升品牌價值以及用戶認可。為能長期保持品牌競爭力,集團愿與行業(yè)各界同行一起為廣大消費者達到極致美妙的出行,為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新能源產業(yè)環(huán)境而努力奮斗。
下面這兩個車,一個是我們馬上上市的EHS9,這個車年底就上市了,車的無線充電就是左邊這款車。右邊這款H9已經(jīng)上市了,銷量還不錯,謝謝大家。
以上為須彌山大會現(xiàn)場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