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須彌山大會開幕式上,我談到了標準是一個尺子、是一個圓規、更是一個方向,因為標準它更多涉及到產業化的事情。技術研發講究多樣性,你怎么玩,怎么特立獨行都行,但是技術要形成產品,產品要賣出去,賣出去要形成產業,產業要形成規模發展,這里面標準就起到支撐性的基礎性作用,所以我想借今天的機會跟大家匯報并交流一下標準化工作的一些情況。

總書記提出關于新能源汽車強國的思路以后,特別是近兩年關于新基建這個話題也比較熱,我想談談我對新基建對充電樁個人的理解。首先是看大部件,汽車是咱們國家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新能源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我們的汽車又跟能源相關,發展新能源汽車應該也是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舉措。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我們電力的能源轉型也是密切相關,電力行業正在實施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體系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間,大家都提出——新能源的電要充新能源的車。
剛才許艷華秘書長也談到了今后我們車發展的規模,這里面用電量的電力發展和我們的電力轉型發展密切相關。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的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推廣的重要基礎,是我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智能電網的綜合節點,也是互聯網經濟的入口。我們的車需要電,我們的基礎建設網聯化以后,需要我們充電做一個很緊密的配合。同時基礎設施又是城市的新型設施,我們從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布局必然和我們的城市建設密切相關。

電能源轉型的發展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的充電行為實際上是和我們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所以小小的一個充電樁,它聯系了我們的車、城市、電網、工作和生活,入口非常重要。咱們在座的很多充電運營商都在抓入口,都在抓互聯網的經濟。從技術角度上來看,我們現在正在發展先進的充電技術,星星充電技術的來源在哪?它的需求在哪?我們的標準需求在哪?還是要回歸到現在產業的發展。

- 從運營商角度來看,我們也看到一系列的問題,剛剛許艷華秘書長也談到了,從我們的車主上來講,我們的體驗差,互聯互通不足,這一直是多年來希望解決的問題。
- 從設備上來講,我們的產品質量相對同質化比較嚴重,我們產品的可靠性、產品質量能不能保證安全可靠充電,一直也是行業非常擔心的話題。從電網公司來講,我們希望的移動能源、V2G現在還沒有展現出來。
- 從技術路線上來看,現在我們的技術路線還比較復雜化,增加了車型和樁型的產業化成本,我們有交流、直流,包括各種系統都有。但從現在的技術方案來看,我們的技術線還不是十分的成熟,我們的國標、歐標還是日標,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些技術方案是基于當初工程設計的需要,并沒有圍繞產業化頂層發展的需要建立,它的系統性擴展不足,圍繞今后的發展存在很多技術升級帶來的挑戰問題。在新的形勢下,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標準的統一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技術性貿易壁壘)。從今后市場發展來看充電需求,是什么?
第一個要求快速安全的充電,這是我們需要帶來的新挑戰,既要安全也要快,現在大功率充電也有換電模式。
第二是充放一體化,我們希望實現移動的能源互聯,實現V2G放電就是今后技術發展的需要。
第三是充電的質量化技術路線,我們當年為什么有交流?很簡單,墻上出來就是交流,后來發現我們需要快、需要有直流,現在的電網正在從交流電網往直流電網方向發展,今后的配電網可能會出現混合電網,墻上出來的可能就是一個直流電,直接給電池充就會變得非常簡便。
第四是自動充電,自動駕駛后可能會需要自動充電,當然,自動充電的技術路線不止是機械臂,不止是智能機器人,還包括即插即充、無感充電等等,這一系列都是自動充電發展的需求。

第五是充電兼容,我們的APP比較多、營商也比較多,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上,我們希望一個APP能夠充天下。
還有一個很大問題是,我們希望標準化統一,昨天晚上也談過這個話題,企業走出去要符合各種各樣的標準,包括星星充電也專門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也是為了企業走出去。國際標準能不能簡化,能不能統一,對世界各國的車企和樁企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今后在慢充的技術路線上,無論是小功率的直流或無線充電都能實現快捷的方式。快充希望能夠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300公里,放電需要實現和電網的互動,充電服務希望實現慢用,充電體系(傳導充電)無線充電、換電派細分市場。我們認為我們的充電服務應該是一個立體體系,我也堅持這樣講,我個人是反對提簡單化的——以慢充為主、快充為輔,在座各位很多工作就直接被抹殺掉了。我們現在充電電量的絕大部分是靠快充完成的,數量已經占了40%,我們認為應該更適合提立體的充電服務體系,既有大眾的、也有專用的、高端的、換電的,都是它的細分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應該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用戶充電體驗的好壞來判斷我們的充電設施技術和發展的需要。
我們標準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第一個是接口及互操作的問題;第二是要解決安全和質量的問題;第三要解決產業推廣問題,還有一個是關于國際市場,標準是要解決本身的問題。我們現在成立了能源行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我也非常有幸從2010年開始參與推動充電設施的建設和發展。這是我們規劃的藍圖,包括了傳導充電、無線充電和電池更換。我們現在一共規劃了152項標準,已發布65項。
接下來跟各位匯報下一步標準化工作的思路和想法。
第一個是要標準體系的建設,這里面標準體系主要是圍繞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車的發展已經有了2021-2035的規劃,現在只是征求意見稿;其次是國家能源局正在修訂的充電設施發展規劃指南,原來是2015-2020,現在可能是2021-2025。
第二個是《標準化法》,從事標準的應該知道過去我們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標準化法》出來以后新增加了團體標準適應市場、技術發展的快速需要,所以設施標準也要按照新的《標準化法》建立新型的標準體系。第二,加快標準的制定。一是系統標準,昨天晚上我也談到了,包括18487.1和27930的修訂。二是,考慮極寒、農村、物流機場等特殊場景下的充電需求,這也是當前不斷完善充電設施建設和發展的新空間。比如我們正在制定關于儲能裝置式的技術充電規范,也正在制定安全標準等等。大功率充電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的前兩項標準已經啟動,設備標準也正在編制,接口標準也正在申請過程中。我們希望到2021年編制完成。
第二就是關于運維標準,我們的充電設施布局非常大,所以要建立一個充電設施的產品質量可靠性管理標準,包括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等等。為了提供充電服務的需要,我們要建立充電身份認證的技術標準體系解決充電身份賬號統一標識安全的問題。
第三是V2G,這個大家也談的比較多了,我們可能要解決通訊協議的問題,解決充電設施跟配電網、電力設廠建設、電力需求相應等標準協調問題。
第四個是關于無線充電,我們已經完成了無線充電路線圖的第一步,正在做無線充電的第二步,為無線充電的產業化提供支撐。第五是換電標準,這主要涉及兩個重點方向,一是共享換電,二是重卡換電。剛才歐陽院士也提到成立電動重卡換電的產業聯盟,其中里面重要的就是推動建立重卡換電的監管體系。第三個方面是組織機構建設,我們有統一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現在有6個標準化工作組,我們也打算成立電動汽車充放電的V2G標準化工作組,成立國際標準組進一步加強V2G的工作,進一步加強國際標準化工作。第四個關于充電安全,提高充電的安全運維。其中我們今年已經完成的案例庫工作,為解決樁、車互操性的匹配問題,同時我們也正在建立充電的大數據,解決車樁協同的問題。
第五個方面是豐富標準的衍生物,大家看的可能只是一個標準,其實還有很多標準的產出形態。我們今年要編制關于充電設施電工崗位的培訓教程,編制充電設施的施工驗收工作手冊,包括農村地區特種車輛的充電設施特殊要求,進一步豐富標準化的文本成果,更好的指導產業發展。
第六是國際標準,我們目前在充電漫游和電池更換及相關的充電設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無線充電、信息安全,這些都是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我們期望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同步、我們期望標準制訂和技術研發同步、我們期望標準制訂和產業規范發展同步,我們也希望服務相關政府,正在協助政府做好2021-2025的規劃編制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把我們的車樁協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