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綱領性文件。其中十大要點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中闡述了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方向和目標,明確了“積極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為全國各省市充電服務網絡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
近年來,全國各地充電設施發展迅猛,配合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充電設施的服務能力提升和多場景適配成為了充電設施發展的攻堅戰。 抓運營,促充電網絡優化調整 自2018年年中開始,北京市公用類充電設施的建設趨勢表現為慢充樁的增長速度放緩,快充樁的建設速度迅猛,尤以60kW-120kW的設備增長最為突出。主要原因為充電設施建設運營企業從“盲建”,逐步向分場景、分行業、分用戶的方向調整。而在2018年10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出臺《關于實施2018-2019年度北京市電動汽車社會公用充電設施運營考核獎勵實施細則的通知(京管發[2018]108號)》后,更是給北京市的充電行業加了一把明艷的”火”。從政策出臺后,各充電運營企業在場站運營及管理中明顯加大了投入力度,對于不符合社會公用使用需求的慢充場站逐步進行了功率配置調整及場站布局優化。同時,隨著北京市公共服務領域的電動化,大功率充電設施的增速顯著。
據北京市公用充電設施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市級平臺)e充網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0月,北京市120kW及以上功率的充電設施數同比2019年增長50%,進一步提升了北京公用充電設施的充電服務輸出能力和市民使用效率。接入e充網平臺的120kW及以上功率的充電設施配置有120kW至400kW之間多種型號,單槍口最大功率可達180kW。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車輛充電功率峰值也在不斷提高,大功率充電也將更好的發揮作用。同時,大功率多槍口快充樁可同時為多輛新能源汽車充電,提高充電效率,減少充電等待時間。
快慢充2:1,已形成快充樁為主的社會公用充電網 目前,北京市公用類充電場站共5158處,充電樁為4.68萬根,較2019年底充電樁數增長為10%,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其中,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快慢充比為2:1,快充為主的社會公用充電建設格局凸顯(注:公用充電樁是社會公用樁+單位內部樁等,就是說,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只是公用類充電樁其中一部分)。社會公用快充充電設施中,以60kW及以上功率的快充樁建設為主,占比達到80%。大功率設備的建設趨勢,與目前電動汽車的技術升級及電池容量提升的充電需求強吻合。北京市各環路均以快充樁為主,尤以二環內及六環外突出,快慢充比達到4:1。
綜合北京市不同場所類型分析,商業區、工業園區及城市公園綠地等對快充樁補電需求為主的場所,快充樁占比最高可達90%,對于酒店賓館、商務辦公區等對慢充有一定需求的場所類型,快充占比平均達到了55%。 隨著新基建對充電設施的定位和賦予的要求,充電技術將迎來發展高峰。智能有序充電的市場應用,不同場景對于充電設施配置的需求將得到更合理的智能響應。公用充電網絡的合理發展對新能源汽車下一個十五年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優質的配套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