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全憑演技。好演員,會通過好的作品讓人們記住他。拿不出好作品的,只能隔三差五整個緋聞八卦出來,至少混個臉熟,就害怕人們把他遺忘。
車企也一樣。奇瑞、吉利還有上汽榮威等自主品牌,憑借不斷推出的叫好又叫座的新車,頻頻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

同樣是自主品牌的華泰,這些年來,幾乎每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都是因為它又換經理了。有人統計過,在過去的十余年間,華泰汽車已經更換過十幾個銷售總經理,平均一年換一個。正因如此,華泰贏得了“人才絞肉機”的“美譽”。
報哥認為,華泰之所以頻繁換人,主要原因有3個:人事多變與華泰的政策短視有極大關系,半年或者一年不出銷量就換人;華泰是家族企業,職業經理人沒啥實際權力;華泰這些年的銷量逐年下滑,企業越來越被邊緣化了,現在給人以茍延殘喘的感覺,因此,華泰銷售總經理的位置越來越難坐。
而就在上周,“絞肉機”又發威了,剛加盟不足百天的鄭兆瑞,辭去了華泰汽車旗下的新能源公司董事長職務。與他一同辭職的,還有華泰新能源公司總裁王朝云。
哭著喊著要發力新能源汽車的華泰,竟然發生了董事長和總裁攜手辭職的情況,這種低概率事件,也只可能發生在華泰。
此次的人事地震,各種版本的解釋都有,但報哥覺得,比較靠譜的原因,是因為華泰高層對新能源這塊的發展計劃又變了。此前的想法,是打算讓新能源業務獨立上市的,因此挖來了鄭兆瑞和王朝云。
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的華泰高層,不久前入主曙光股份,使得新能源業務被打包進曙光股份之中,新能源公司也被迫降級為“新能源營銷事業部”,這意味著鄭兆瑞和王朝云兩位高管的被迫降級。
由于傳統汽車業務逐年滑坡,華泰汽車高層開始押寶新能源汽車。去年3月,首款純電動轎車iEV230上市。3個月后,又上市了首款純電動SUV——XEV260,補貼后售價為13.98萬元-16.28萬元。
由于價格不具競爭優勢,再加上較低的品牌認知度,這兩款產品的市場反響平平。畢竟,眼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不是藍海,競爭已經很激烈了,而華泰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底子薄,想通過新能源車打翻身仗的可能性不大。
當然,在華泰汽車集團董事長張秀根眼里,也許更看重的是礦產、金融,造車只不過是為實現財富快速增值的敲門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