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2021第七屆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充換電產業大會(簡稱金磚充電論壇))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順利召開。本屆金磚充電會議為期兩天,主題為“聚力高質量 賦能新發展”,采用“會議論壇+展覽展示+體驗營銷三位一體的創新模式,多項重點活動同期同地舉辦,充分協同聯動,品牌效應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南網電動董事長鄒大中出席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以電動汽車服務支持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構建》。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各位同行們,大家上午好!我是南網電動董事長鄒大中,很高興今天在這里分享一下我們以電動汽車服務支持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思考和實踐。
我的分享分三個部分。
首先是雙碳目標與新型電力系統。雙碳目標和能源革命是最近的熱點,后面嘉賓講話也會提到。我最近學習總書記講話有不少新體會—之前總書記提出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是實現手段,包括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些也都是實現手段,那么最終目標是什么?是去年9月總書記提出的2060年實現碳中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生態文明。而2030年實現碳達峰,單位GDP碳排強度較2005年下降65%,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5%,這些則是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關鍵里程碑,為我們錨定了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相應的路徑。
2020年春天,我們通過和清華大學何建坤教授的交流,得知國家在碳減排方面的力度會“超出我們的預期”,在總書記第一次宣誓雙碳目標后,國內普遍覺得雷聲大雨點小,結果總書記連續6次向全球強調闡述我們的環境目標,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國家真抓實干的要推動綠色復蘇,推動全球綠色治理機制的形成。
當綠色復蘇和產業發展串聯起來,這是國家在統籌部署,緊抓新一次產業革命的戰略機遇,而且要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各地都要拿出路線圖,時間表和項目表、確保目標如期實現。科技部王志剛部長在“碳中和科技創新路徑選擇”香山科學會議上的曾經說過,“碳達峰碳中和將帶來一場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經濟社會環境的重大變革,其意義不亞于三次工業革命。碳達峰碳中和將檢驗并催生一系列科學結論、科學方法以及技術創新成果。”這必將帶來產業新變革和大機遇。
國內如此,我們走的綠色發展之路也是國際共識,聯合國國際能源署IEA近日發布了《凈零排放》的研究報告,就能源、建筑、交通、工業四大重點領域做了通往凈零排放路徑推演。交通領域,IEA預測2030年全球汽車銷量的60%都是電動汽車,2035年,電動重卡銷量占比可以達到50%,到2040年,一半的航空能耗都將來自可再生的合成燃料。不僅是交通,這四大重點領域的碳排放,其實都和電動汽車有一定關系,在后續兩部分我再具體介紹。
對于我們電網人來講,電力系統正面臨重大歷史機遇,根據中科院周孝信院士團隊的研究,從當前到2060年間,一次能源消費達峰與二次能源使用量倍增同步,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持續提升。預計到2025年,社會總用電量較20年增加21.3% ,非化石能源占比達20%;2030年,社會總用電量較20年增加41.3%,非化石能源占比將達到25%;對于電力行業如此規模的體量,我們還能擁有這樣大的增長空間,到2060年社會總用電量比目前翻一番。可以說這個行業雪又厚,坡又長。
在使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實現社會總用電量番一番,同時實現我們的3060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這是我們實現“30·60”目標的必然選擇。它的核心特征是新能源成為電力供應的主體。由于新能源具有波動性、間歇性特點,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通過裝備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多種能源方式互聯互濟、源網荷儲深度融合,來實現清潔低碳、安全可靠、智慧靈活、經濟高效等目標。我簡單總結了六句話,御風逐日、靈活儲存、泛在互聯、多能協同、荷網互動、蓄能于民。
這樣的新型電力系統,對于電網調度的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清華大學電機系的研究預測,到2050年,在全球溫升2度的目標下電網的跨區域電力調度能力要提高6.5倍,儲能的容量要提高21倍,這意味著數萬億的巨額投資規模,電網需要的靈活性從哪里來,除了電網自身建設之外,如何激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電動汽車可以發揮什么樣的作用,這值得與會專家與同仁進一步探討。
第二,我們認為電動汽車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變量。
隨著車輛供給側的快速改善,新能源汽車產品經濟性和綜合競爭力在“十四五”期間將實現對燃油車的全面超越。相對供給側而言,充電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不足,對于用戶更換電動汽車需求的抑制效應將更加明顯,成為下一階段制約我國交通電氣化轉型進程的關鍵瓶頸。反過來,如果能夠有效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和充分調動產業鏈各方力量,在充換電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和模式創新方面取得突破—充換電基礎設施也完全可以從“關鍵瓶頸制約”轉變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競爭新優勢”。2030年,咱們國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滲透率是28%還是63%,要靠咱們電動汽車服務人的努力。
讓我們的電動汽車滲透率從當前的8%提升到63%,電網必須做好準備。當前正是電力體制改革加速、交通電氣化巨變與新一輪科技革命三者疊加時期。我們的能源網絡分布化和充電服務分散化的“兩個分化”趨勢愈加明顯。
電動汽車服務市場化開放以來,我看了數據,包括在座頭部五家充電企業的市場總占有率是逐步下滑,就是充電服務可以積極擁抱分布式電源、行業關鍵要素如線下場地,線上的流量平臺和行業戰略資源也呈現分散態勢,天然不可能像純線上服務那樣出現少數巨頭獨大,贏家通吃的局面。我們電網背景的電動汽車服務公司,更是要跳出壟斷剛需下的主業思維,堅持構筑生態的發展原則。
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當前已有9億人口居住在城市,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電動汽車服務還會集聚在城市。而城市作為典型受端電網,存在負荷分布不均、柔性資源不足等挑戰,面對電動汽車的規模化接入,協同好了可以是對城市電網提供支持,反之會加劇城市電網運行的問題并帶來更大挑戰。以目前電動汽車保有量較高的深圳來看,當前的配網斷面阻塞、局部重載接入難、迎峰度夏壓力大已經較為明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是儲能,電動汽車儲能具有規模大、低成本、高性能的優勢,到2030年保守估計其儲能規模可達57億kWh,是潛在的電網靈活性的主力來源。
電動汽車在私家車市場的普及和樓宇停車場的電氣化改造,正在通過消費升級的方式,降低了交通的能源成本和新能源的存儲成本。南網電動一方面利用電動汽車儲能特性吸納各級分布式清潔能源,參與電網輔助服務、提升電網靈活性調度能力,做好綠色能源服務G2V;另一方面做好電動汽車反向放電,支持建筑調用電動汽車的移動儲能資源,實現V2G規模化商用,從而發揮好數字電網的“能源+信息+價值”三重樞紐作用。
據行業專家分析,電動汽車當前的電力來源還主要是燃煤,不過是將污染前移。作為電網企業發展充電服務,一定要要推動電動汽車與新能源智慧協同發展,形成杠鈴效應。通過電動汽車能源網平臺參與電力交易市場,預測和跟蹤新能源發電出力曲線,聚合并引導海量電動汽車用戶的充電需求,以電動汽車的儲能特性促進新型電力系統的產銷協同,變傳統電力系統的“以銷定產”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以產定銷”。接下來,南網電動計劃在大灣區發布清潔能源充電指數,以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形成可度量,可交易的碳資產。
“十四五”期間,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全面電動化轉型新階段和車網互動導入關鍵期,充電運營服務市場將進一步細分為四大細分市場,包括公共快充市場、社區和單位充電服務市場、專用充換電定制服務市場、以及車網協同跨界市場。就像電信行業有5G網絡、有光纖wifi,有企業專網,不同細分市場的功能定位、服務客戶與需求都有所不同,并且都需要推動技術和模式方面的重大變革,從而更好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規模化和低碳化發展目標。
接下來我具體介紹一下南網電動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覆蓋整個南網區域的產業實踐。
大規模電動汽車的主體,是私家車,我國私家車保有量2.27億輛,占比92%。要保障主流用戶的充電需求,機遇大,難度也最高,是我們南網電動的戰略主戰場。目前小區充電服務發展水平有限,“六個不”現象廣泛存在:不實惠,小區運營商形成區域壟斷,價格居高不下;不公平,先購買電動汽車的用戶有容量,后買車的沒了;不合規,轉供電、非法規計量大量存在;不綠色,無序充電難以發揮電動汽車的儲能特性;不安全,用戶無序充電導致峰峰疊加,加劇小區負荷重,過載壓力;不放心,地下停車場充電安全缺乏高水平技術保障。
當前“局部壟斷”式的小區充電,一方面導致居民充電服務“量少而價高”;另一方面將屬于全體業主的容量公共資源私有化,形成一個個“能源孤島”,阻礙了小區富余容量的多層級高效共享和智能有序充電的普及。
如果放任這種趨勢蔓延,電動汽車對于推動能源革命的積極意義將大打折扣。面對市場亂象,南方電網公司作為“國家隊”入場,促進充配融合統籌規劃建設,應用智慧有序充電網關作為臺區智能管理單元,切實提升充電服務技術水平和現代化行業治理能力,發揮電動汽車的儲能屬性,讓電動汽車支持建筑綠能消費認證,促進零碳建筑發展,為充電服務開辟新賽道,同時吸引廣大社會資本有序進入小區充電市場,共同做大行業蛋糕。
城市電網具有受端電網、負荷分布不均、柔性資源不足等缺點,區域電網有調峰、阻塞緩解、電壓調節、電能質量改善需求,調節手段不足。若規模化電動汽車參與調度,可提供調峰、備用、無功調節等資源,依靠電動汽車這種可中斷負荷的時空可遷移的特性,為調峰、斷面阻塞、電壓調節、局部重載等問題提供緩解手段。電網人看到不僅僅是電動汽車的電量調節價值,更要讓電動汽車發揮出有功、無功、電能質量調節的多元價值。
南網電動正在開展新一輪技術研發,為南方電網打造交通能源融合的新型數字電網基礎設施,在電力系統層面:為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提供“靈活性數字樞紐”,構建能源海綿;在社會治理層面:為雙碳轉型下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物理基礎、提供數據支持。
我們通過匯聚平臺優勢,構建車網互動標準體系,開發車網互動標準硬件模組,完善V2G裝備整體方案,建設BP Saas軟件平臺,優化報裝系統流程,實現電動萬家,萬家參與,動員社資源廣泛參與,賦能地產、物業公司等關鍵資源方;惠及萬家,保障更多家庭用戶的充電服務。推動普惠充電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效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正在打造南網電動的數字能源引擎,其終極發展目標是促進生態的市場創新,整個充電數字生態主要分成三層,最核心的一層是我們南網的全場景智慧充電服務;從核心延伸出去的第二層是車加電的延伸服務比如能源交易,電池管理,電動車后市場等等;再向外輻射就是和生活方式相關的生態服務了,比如金融服務,蔬果買賣,社區拼團等等。能源引擎是負責提供每一層所需要的能源能力和數字化能力,幫助生態玩家更便捷地開展業務創新。
我們希望以四網融合為根基,以數字能源引擎作為樹干,生長出一顆根深葉茂的新能源生態之樹。整個生態樹的土壤是廣大的新能源用戶,南網電動深耕電動汽車服務的核心業務,就如同一顆大樹將根基深植于用戶之中,為用戶創造價值;同時,電動汽車帶來的多元生態業務與用戶的海量交互將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如同樹冠的光合作用;數字能源引擎作為樹干,一方面吸收業務根系中沉淀的能力和用戶的需求,為樹冠上的生態源源不斷地提供養分,另一方面將生態樹冠中匯集的能量持續注入到根系之中,讓產業的生態土壤更加肥沃。
未來,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服務生態還會更加豐富。換電站、電動物流、移動儲能等各種創新業態匯聚在我們的新能源生態之樹上,從能源引擎中吸收清潔能源和數字動能,也讓我們的生態更加葉茂根深。
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僅作為參考資料,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