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電力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日益成為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重要因素。電力產業的穩定生產與產業技術升級依賴于大量的資本投入和強大的資本支持,需要金融的全面服務和深入融合。
日前,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服務煤電行業正常生產和商品市場有序流通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保障煤電、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生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持續處于高位運行,用電量大幅增長反映國內經濟和社會運行的加速回溫。但受全球能源供應緊張導致的燃料價格飆升和煤炭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電力供需出現不平衡,全國多地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電限產”措施。
造成缺電的國際原因是全球的相關環保舉措,包括限制碳排放。目前世界處于脫碳的早期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際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波動。尤其是以歐洲為主的一些國家暫?;蜿P閉部分煤礦和煤電企業,積極開發清潔能源。但由于轉換的過程倉促,限制了舊的煤炭電力能源產能之后,新能源的產能尚未跟上,導致企業生產和民眾生活必需的電力供應不足。上個世紀能源危機的后果是世界經濟的滯脹,即物價上升,經濟停滯與失業增加的并存,滯脹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也是世界能源危機的結果。
造成電力短缺的國內原因包括“復蘇”和“缺煤”。一是沿海省市在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強勁,電力需求快速增長。二是煤炭價格大漲。火電在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電“缺”或“不缺”和煤炭的供應量關系緊密,近期動力煤、焦煤、焦炭價格均創下歷史新高,由于煤炭供應緊張,火電企業虧損,發電動力不足。此外,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折射出相關地區高耗能行業產能快速擴張,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增長不匹配,部分地方政府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努力通過有序用電和錯峰生產等措施實現節能減排。
總之,電力短缺必然影響企業生產,影響中國的工業經濟發展,在疫情沖擊消費者支出和旅游之后,影響經濟復蘇和增長的步伐。因此,以能源金融保障電力生產安全,在實現經濟穩健發展目標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金融作為維系一國經濟運行的紐帶與聯系各國經濟的橋梁,在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源與金融是當今經濟社會兩大核心領域,二者關系日益密切。能源金融通過能源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整合,能夠實現能源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優化聚合,從而促進能源產業與金融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是一種新的金融形態。
1886年在威爾士的卡迪夫設立世界最早的煤炭交易所,運用金融交易的管理模式對當時的煤炭交易商的交易進行管理與運作。20世紀70年代以后,能源定價機制、能源投融資決策及能源供應引起的匯率變化及其風險等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西方國家開始將金融理論的成果應用在能源領域,并深化和發展能源與金融各自的內涵,形成了能源金融。能源金融對于能源資源的獲取與開發、能源價格信號的產生與傳遞、能源市場風險規避與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能源金融支持電力產業發展,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設計。從實體經濟的角度,建立能源產權和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絡,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監督、退出機制,培育、發展和壯大電力產業資本;從金融服務的角度,在電力商品期貨、期權市場、國際貨幣市場以及與電力相關的資本市場進行套保和投資操作,規避現貨市場的風險,或獲取投資利潤。
在電力產業與金融服務業的互動發展過程中,電力產業發展促進金融業的創新與合作,產生了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需求。電力發展戰略對金融服務提出的特殊需求,能夠促使能源金融進行創新,從而滿足對電力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務方式、金融產品乃至金融市場等諸多需求。
金融服務業通過發展能源金融,構建完善的能源金融體系。電力相關行業能夠通過綠色金融的貸款融資、綠色債券等把握能源金融的發展方向,借助電力衍生品交易掌握電力等能源價格的主動權,這有助于實現我國電力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保障中國經濟的發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