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1439號)(以下簡稱《通知》)。
2021年以來,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電力、煤炭供需持續偏緊,多種因素導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現拉閘限電,給正常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影響。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針對今冬明春電力、煤炭供求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要發揮好煤電油氣運保障機制作用,有效運用市場化手段和改革措施,保證電力和煤炭等供應。
《通知》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明確要有序推動燃煤發電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并做好分類調節,對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價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鼓勵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政策。
此外,《通知》提出了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市場、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的目標,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穩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在當前電力供應緊張環境下,該《通知》對煤電企業面臨的壓力進行了疏解,更重要的是明確了持續深化改革,運用市場化手段破解難題的方向。
發電側:著眼長遠理順“煤電關系”
《通知》提出,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進入市場,推動煤電全部進入市場,上網電價執行“基準價+上下浮動”機制。煤電機組中長期交易電量價格上下浮動比例提高至20%。
《通知》要求規范地方政府行為,地方政府不得設置不合理門檻。對于在上述正常范圍內的合理價格浮動,各地不得進行干預。
同時,煤電機組參與現貨市場的電量按照現貨交易規則形成電價。新能源發電等上網電價形成機制繼續參考現行基準價執行。
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規〔2019〕1658號),將實施多年的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價格機制。基準價按當地現行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確定,浮動幅度范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
前述文件發布時曾指出,全國電力供需相對寬松、燃煤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低于正常水平,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已具備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因此,當時市場化交易形成的煤電上網電價也以參照基準價下浮為主。
2021年以來,電力供應趨緊,全國多省執行有序用電政策,拉閘限電甚至一度波及居民用電。目前,已有蒙西、寧夏、湖南、廣東、山東等多地調整政策,允許煤電的市場交易價格參照基準價上浮。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2021年煤炭價格飛漲,而煤電市場交易電價難以及時合理上浮,一些地區出現煤價與電價倒掛的局面,“越發越虧”使得煤電企業發電積極性不足。
此前,曾有發電企業寄望于通過提高現行煤電基準價格疏導電煤價格上漲壓力,電力行業人士表示,當前電煤價格已超出合理水平,短期內通過直接提高煤電基準價格來傳導過高的煤價,會不合理抬高用能成本,或將引發更大風險,合法合規增產才是穩定煤炭價格的治本措施。
用電側:工商業用戶全部入市
《通知》提出,各地要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面參與市場,按市場價格購電,并同步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自2015年啟動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為架構,致力于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力價格。改革啟動以來,各地不斷擴大市場化交易規模。到2020年年底,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經營范圍內,約一半的電量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價格。
在市場與計劃并行的格局下,進入電力市場的用戶自行或者通過售電公司購買電量,價格受市場供需影響;未進入市場的用戶則執行目錄銷售電價,按照政府核定的固定價格向電網公司支付電費。
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面參與市場并取消目錄電價,也就意味著發電端的成本價格變化今后將通過市場機制向所有工商業用戶疏導。
2020年年底,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就提出了要有序放開除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以外的用電價格,逐步取消工商業目錄電價。此次《通知》的出臺是對這一目標任務進一步細化。
關于工商業目錄電價取消時間和節奏,《通知》明確,尚未進入市場的工商業用戶,10千伏及以上的用戶全部進入市場,目錄銷售電價相應取消,其他用戶也要加快進入市場。
沒有從發電企業或售電公司購電的工商業用戶,未來將由電網企業按市場價格代理購電,代理購電價格主要通過場內集中競價或競爭性招標方式形成。
多舉措保民生,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穩定
在煤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戶電價走向市場化的同時,民生類用電仍然屬于重點保障范疇,不會隨著一次能源價格走高而上漲。
《通知》要求,要保持居民、農業用戶用電價格穩定。各地要優先將水電等低價電源用于保障居民、農業用電。
2021年,受經濟復蘇等多種因素影響,世界多個地區出現能源價格飆升情況。統計表明,過去一年亞洲地區天然氣價格暴漲5倍,歐洲地區14個月內更是瘋漲了10倍。天然氣價格飆升的同時,電價也在猛漲。英國的電價比2020年同期上漲數倍,西班牙電價自去年12月以來上漲兩倍,德國上漲50%。英國甚至還出現了燃油短缺,數千家加油站無油可加。
在中國,煤炭供應緊張、煤價高企則成為2021年多地缺電的一大重要原因。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已部署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推動具備增產潛力的煤礦盡快釋放產能,加快已核準且基本建成的露天煤礦投產達產,促進停產整改的煤礦依法依規整改、盡早恢復生產。
而對于目前煤電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會議提出要要支持煤電企業增加電力供應,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政策,引導鼓勵金融機構保障煤電企業購煤等合理融資需求。同時要求中央發電企業要保障所屬火電機組應發盡發。
發電領域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出臺的多項政策將對于緩解煤電的困難有積極幫助。
在“碳中和”目標之下,對于煤電的長期發展,有火電企業資深從業者撰文表示,“十四五”煤電發展難以急剎車,仍是保障電力平衡的主力,未來應根據煤電“清潔、高效、靈活、托底”的戰略定位,走“少新建、多改造、多延壽”的路子,并出臺兩部制電價、輔助服務電價等各類專項政策,讓落后老小煤電“退得出”,清潔高效煤電“留得住”,新上煤電項目“有回報”,以適應煤電發展從“增容控量”到“控容減量”“減容減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