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吳先生在城區有套落地房,他最近打算在自家房頂安裝一套光伏發電系統,“跑了一趟供電公司,讓‘超級大腦’幫我測算了一下,投資16萬元左右,6到7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用電不花錢,還能賺錢,而且節能環保……”短短幾分鐘,評估結果就出來了,非常方便。
吳先生口中的“超級大腦”叫“智慧光伏數字化管理平臺”,光伏電站分布、發電量、運行狀況……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該平臺于2019年10月1日上線,今年4月2日,國網浙江電力智慧光伏(浙東)分中心在我區掛牌,奉化成為全省首個全面開展分布式光伏一站式數字化服務應用試點區域。
“平臺實現了光伏電站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全生命周期服務,讓投資變得簡單,激發了各方參與熱情。”最近,到區供電公司咨詢光伏電站的投資方、施工單位多了起來,綜合能源服務事業部主任郭哲軍應接不暇。
近年來,隨著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推進,不少村企從中嘗到甜頭。
去年11月,西塢街道余家壩村收到10.2萬元“大紅包”,一舉摘掉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這是街道建設公益光伏消薄項目帶來的收益分紅,靠著這筆分紅,“90后”村支書余昊喆啟動農房改造。“今年的分紅也快到了,我們計劃用于河道整治。”余昊喆說。
據西塢街道農辦工作人員董愷澤介紹,今年是西塢運行公益光伏消薄項目的第三年,目前在9家企業屋頂安裝了光伏,年底將有11個村享受分紅。
“裝了光伏后,公司一年能節約25%的用電量,將近省30萬元電費。”浙江飛達利恩軸業制造有限公司維修部設備主管王校存告訴記者。
榮興科創園有入駐企業10余家,第一期裝機容量為3000千瓦的光伏電站已正式投運,保障了園區企業用電。“今年國慶假期天氣晴朗,我們園區絲毫未受到‘雙控’和有序用電影響。”寧波奉化榮興中小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劍耀對光伏發電贊不絕口。第二期裝機容量為3000千瓦的光伏電站也在籌建中,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然而,在光伏安裝量越來越多的同時,電費結算復雜、收費困難令投資方與光伏電用戶十分頭疼。“到底用了多少電?算得準不準?雙方容易產生爭議,有時費用拖上幾個月。‘智慧光伏數字化管理平臺’相當于一個工具,能實時監測把賬算清楚,雙方認可。”郭哲軍說,智慧光伏系統打通了銀行、供電公司、光伏企業和光伏電用戶全流程,不僅能提供便捷準確的電費結算,更降低運營成本,讓光伏電站投資方省心、光伏電用戶放心。
9月10日,我區20多座地方政府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光伏電站正式納入“智慧光伏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線上管理、電費結算代扣的“一站式”便捷服務。“既方便又可靠,我們街道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光伏電站已全部納入這個平臺。”江口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糜琴麗告訴記者。
平臺這個“智慧管家”對于電站安全非常“上心”。去年9月,區供電公司監測人員通過平臺監測到某電子有限公司光伏電站異常告警,輸出線路電壓有異常波動現象,初步判斷存在逆變器問題,運維人員迅速趕往現場,順利查明并排除一臺逆變器故障。“光伏出問題,工作人員會上門維護,省錢又省心。”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
記者還發現,所有納入平臺的光伏電站,均有各自減碳量統計,這為碳惠交易打下基礎。在今年全省首場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中,我區就有部分投資方參與,實現上網電量每度1分錢的投資收益。
此外,大量光伏數據的接入,增強了平臺對能源數據的分析應用能力,有助于政府宏觀調控,如及時調整電網規劃和實施改造等。
據統計,“智慧光伏數字化管理平臺”已接入分布式光伏電站268座,其中寧波區域131座,包括奉化區域105座,占全區工商業電站數量的60%以上,實現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集中運營管理。
“智慧光伏系統,可以服務于治理端、管理端、投資端,激發整個社會對光伏投資的熱情,讓清潔能源的占比不斷提升,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郭哲軍說,我區正謀劃在“浙里辦”設置掌上辦事“裝光伏”,只要一部手機,整個流程可在平臺上完成。這意味著,裝光伏和使用光伏將變得越來越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