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雙碳發展目標下,新能源建設及基地建設為發展必然趨勢。電網建設為可再生能源及基地提供支撐;特高壓建設為十四五期間明確發展趨勢和方向。對電網建設分類:特高壓,智能配電網,終端智能信息化等。特高壓發展背景:1.電能替代背景下有用電量持續增長,2.電源端建設周期是可再生能源大力介入, 3.我國用電區域核心化;基于以上,電網大型跨區域通道建設成為發展目標,因此新能源大規模特高壓建設產業和預期在不斷提升。
詳細:
電力供需偏緊對電網影響,短期很難落到電網上做反應,中長期看,雙碳背景下,雙高是系統體現出的直觀問題,背后更大問題:用電量本身的增長。這輪的建設需求,跨區域輸送能力的計算,我國電能使用不是總量問題,而是區域性結構性問題,看各省,定位已清楚,是生產或能源消耗大省,配套建設,未來電能替代用電量增長,還是可再生能源使用,特高壓跨區域能源匹配建設會持續。
跨區域輸送緊迫性有多高
特高壓建設投資期長,單個項目規模大,逐條項目跟蹤方式更合適。
1、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對特高壓有怎樣需求及未來空間
2、目前跟蹤到的特高壓建設節奏和時間
3、行情時點選擇和標的推薦
問題:用電量持續增長,跨區域輸送能力,各省3-11月發電,用電,輸入輸送量數據,delta 沒辦法滿足需求。這輪供電緊張問題上,用電剛性需求,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能力優先,未來儲能空間無限大,短期考慮可靠有效電源,直觀小微分布式電源,配套儲能穩定供電,未來打造基地建設滿足穩定的需求。跨區域輸入輸出和本區域內發電用電數據,各年按3-11月劃分。根據3-7月數據,國內超10個省份,今年delta差額,即用電量高于發電和輸入電的額度,都達到峰值。且很多省之前是電力輸送大省。目前不僅是網絡問題,用電量有很大增長需求。電源,電網,都是應領先于用電量需求。各省比較,解決雙碳建設,打造新能源電力系統中,保證稽核電量比例不下降過快,短期直接管控用電量行為不具有持續性,長期看總裝機和有效裝機容量應提升。有效裝機,分兩類,一類稽核電量,包含火電,第二類核電;復合電形式,風光水大基地形式,國內成功案例青海海南州風光水大基地,復合形式保證穩定發電。
跨境輸送問題,未來無論是核電大規模建設之后的沿海建設,還是大型雷電基地(雷嶗山內蒙一帶)建設,或是風光水大基地,海上建設,涉及電網傳輸舉例問題。超高壓直流優勢在跨區大容量輸送,交流在短距離輸送,直流和交流兩種技術,滿足未來需求主要抓手形式。現有主要省份delta達峰值,年度用電峰值除了夏季峰值,更高12-1月峰值更大,接下來更大壓力,跨區調度需求持續擴大。今年陜西新疆省份,冗余電量仍有上百*度,有很大外輸空間;未來風光水基地未來外輸電量需求更大。結論:未來對有效電源需求是結構化擴張趨勢;大基地建設,特高壓是重要外輸抓手,目前已有技術基礎。十三五末期青海建立的特高壓直流輸送通道,去年投用。青海海南州建立完全清潔能源基地,總裝機規模20gwh, 三分之二光伏、風電構成,剩下三分之一光電,總裝機規模比傳統翻了兩番,因為可靠發電小時數比火電核電偏低,因此總裝機規模上去了。青海比鄰的州也在發展基地,發改委也在規劃另外一條通道建設。主流輸送建設,主要在大型在建能源基地,和特高壓交流建設。交流定位區域內輸送,利用率低,去年湖南事件,原因最后一條是18年規劃長沙交流建設偏慢,臨時應急跨區域調配不足,交流在未來,隨著區域內調配需求補回來。直流大型機基地建設確定性更高,因此關注更高,長期看,現在國家電網規劃的統一環網和華中環網完善,還是直流落地后區域調配,后續對交流需求有補充,目前是直流為主。
電網和發改委推進的,特高壓建設需求;去年三條直流,*上,隴中,哈密納入規劃推進節奏。電網側規劃打造的特高壓已有6-8條線路。地方發改委推進,如輕青海海西州潛在通道,及東北區風電基地有這個想法,可作為遠期儲備項目觀察。風光水能源大基地未來大概率也是特高壓形式配送。國家電網儲備項目,除了攏中線,其他不能作為風光水大基地的配套合作形式,未來如有風光帶水新增規劃,建議關注電網側提到的特高壓建設重合度,目前看重合度不高。量級,建議參考青海海南州線路,總裝機量接近20gwh,單獨風光裝機10gwh及以上。
特高壓建設二級市場應怎么關注。目前處于第一階段比較中間位置,參照18年9月份上一輪特高壓建設的板塊行情走勢,可比性較好。相對收益最好的,第一階段規劃的預期和落地階段,對應18年9-11月。大型特高壓建設背景,整體宏觀經濟壓力,能源體系變化帶來的需求,目前兩種情況都存在。能源大基地規劃如果落地,為特高壓建設的利好。現有階段類似18年三季度板塊,大規模建設開啟時,儲備項目進度有差異,18年11月末到19年初密集多線路招標,對比現有,如果近期出現特高壓大型規劃或建設,即第二期招標建設階段,行情延續第一階段且更強,市場聚焦好的拿單能力和業績兌現能力標的,推薦主要盈利好,市場清楚合資戰略設備龍頭為主,此外小的站外設備,鐵塔,線/千纜等,拿單穩定性較小一點,不做重點推薦。
規劃落地,第二階段初期合作招標,此階段,主要企業二級市場表現都會不錯,越往后,進入單一項目采購招標,市場對超高壓建設關注減弱,兩道三年業績兌現,市場不會特別關注業績表現了。大規模建設規劃預期和落地階段,首輪密集招標合并階段,是最值得參與的。
標的選擇,兩個階段對板塊拉動都很強,重點關注至少拿單能力穩健的公司,尤其核心戰略設備,除了一直推薦的南瑞、許繼、特變以外,還有中國西電,,拿單也不錯。
問答:
1、特高壓一般在什么時間招標,是電網直接招還是企業對設備招標形式?
節奏比較獨立,特高壓單個項目有獨特性,一般在確定合作后,開始招標,因此沒有固定時間。標準形式是發改委核準之后,比較早的可以看環保部門文件。發改委核準二十天左右國家電網啟動招標。涉及戰略設備和站外設備。招標有國家電網直接執行,相關信息參考國家電網電子商務品牌,包含項目施工主體,各項設備,進行招標,不涉及下面企業分標行為。可以參考主要特高壓設備供應商這一輪拿單情況。
2、特高壓線路運行小時數目前是3500小時,國家電網提出目標4500小時,這會偏向交流電;這與增加主流建設是否有沖突?
利用小時數,利用率情況,直交流利用率不好一概而論,交流看環網搭建完善程度,區域二次分配概念,利用率不好定量給到特別高,看環網覆蓋區內部需求;直流利用率55%-60%,比一般偏低,有提升空間,但不一定大,平常電網富余容量主要為下游需求和巔峰時刻調節,特高壓本身輸送容量大,不一定要利用率特別高;本身直流端對端輸送,新增能源基地配套網點周邊是否有大客戶需求 等,否則需要輸送出去。
電網關注交流,環網需要真正成環才能表現出;直流一般國家發改委核準,交流一般地方發改委推進,一般交流拖的時間長,節奏慢,湖南事件,國家希望華中環網建設加快,交流未來有發展空間,近期關注直流是因為基地建設等大項目等原因,兩者沒有沖突。
3、國家電網的經濟方面考慮,特高壓利用小時數5500小時才能達到盈虧平衡狀態,目前3500小時-45000小時還有空間,是否因此在建設交流上有經濟壓力,導致節奏更慢?
實際盈利角度,直流除了最早酒泉線外,其他項目盈利能力都不錯;有考慮混改建設,引入其他投資人,電網在投資壓力小一些。在盈利角度和引入投資角度 嗎,特高壓直流都是不錯的選項。
4、風光大基地建好后,需要怎樣的電網投資,小的發電基地先接入電壓匯集到主網再輸出去,還是其他什么形式?
一般兩個換流站:升壓到換流站后再轉換成直流輸送到另一端換流站,再逐級降壓下來。
升到多少千伏?升壓直流到800千伏,交流到1000;之前試驗直流最高到 1100。需要走特高壓直流的部分都會升到這個等級;
自用部分需要哪些新增建設?正常看當地配套電網建設;正常高壓電網升到220千伏,內部電量輸送,傳統輸電和變電站建設;
多少比例自用和輸送?看各基地簽的協議,每個項目不一定。
各省本來就有外輸的線路,是否還需新建線路?地理性問題,解決長距離輸 送,如果圍繞原油基地周邊補充稽核電,可以走原來特高壓,原來國家電網也做過原油特高壓擴容建設。現在說的是新的能源大基地,百公里內沒有大的輸送線路,需要新建特高壓線路。
特高壓一般1000多公里,百公里內沒有基地需要新挖線,為什么不送到如華南華東,再短距離調配到新的復合中心呢?
百公里指在發電端,比如四川省,不是有單一特高壓線路出去,整個省內基地都能利用這一條線;利用率不好太高,能源大省來說,比如白鶴灘能源基地需要兩條特高壓線外輸;基地裝機量越來越大,單一線路有時都不能滿足。
5、風光電到復合,如果波動需需求不匹配,復合端需要新的建設嗎?
申報時,考慮大用電缺口;上百億電,需要當地穩定大型第二產能用電;電量落地需求,以交流區域內調配為主;
6、十四五期間特高壓統計相比十三五的變化?
不按照14-5,13-5看,特高壓一輪一輪,周期長可能跨過5年;下一輪建設,跟蹤到國家電網有7-8條,還考慮能源大基地百兆瓦規模,至少5條線路,二者復合,10-15條之間。整體投資規模比上一輪大,上一輪12條5直7交,單一直流投資量是交流平均3倍以上,交流50-100億,直流200-300億;本輪是直流為 主。
上一輪多少年?18年9月開始建設,目前還有5條線路在建。
7、大風光基地,為什么就把電輸送出去呢?不是省內消化?在建時就考慮往外送,還是考慮本地缺多少?
大基地有部分本地消納。用電量增長,有產業轉移因素,也不能忽略原油需求也在增長,人口聚集情況短期也不有大變化。復合中心用電需求還需滿足,遠期看,跨區域輸送需求只多不少。
通過更高級以上決策層決定;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落地之前還在博弈協商外輸多少比例。不是很早就定下來或者單獨底層推進的。
8、特高壓從投資角度,有一定事件驅動特點,如何看待?
回顧特高壓歷史行情,確實有事件驅動表想,政策或預期出來,就上漲。特高壓也不是純事件驅動。之前明顯行情10年-12年,14年初, 18年,主管部門都公布明顯特高壓計劃,14行情后的15-16年小行情,是特高壓業績兌現期出來后的表現。明顯邊際變化帶來的預期變化,有明顯的業績兌現,不能說完全的事件驅動行情。
9、4季度多少特高壓招標?
目前沒有預期,上一輪基本進入招標公示了,已告一段落,這一輪核準還沒開始,目前還不好判斷4季度是否又出來。參考上一輪時間點;18年9月份規劃,
11月份核準兩條直流,12月招標,19年1月公示招標結果。
10、電力設備按什么邏輯選,南瑞,許繼,特變等?重組電裝集團有什么機會?選股邏輯審慎持重,觀眾主要戰略設備龍頭,包括換流閥,換流店,直流控制保護系統,交流電,GIS等大型主站設備,單體價值高,單中標量過億元,且毛利率較高,關注許繼電器和國電南瑞在上半年年報披露的,(繼保級樓值?)和直流輸電系統毛利率變化,單看特高壓毛利很不錯。以上企業拿單能力和市場格局比較清楚,包括GIS,兩大變流器和換流閥,供應商單體3-4家不等,25%以上市場份額,單產品盈利又高于其他產品(不包含國電南瑞),以上企業也是大家期待的有業績彈性兌現,拿單能力好的,重點關注;
基建整體充足情況,主要涉及幾家公司業績重合度沒那么高,各自保持上市主體定位下,推薦的中小標的的,南瑞,許繼電器,可以長期關注下去。
11、特高壓建設需求持續多久,是否有周期性?
偏周期性板塊性節奏,不會講建設持續性,考慮每輪釋放量價。更關心建設能量體量,十四五,特高壓線預測有10-15條,還沒考慮后期二期三期基地大建設和環網建設情況,整體空間能量體量比大家之前預期高很多。板塊建設有明顯開始節奏點,往后是駕輕就熟的建設周期。具體整體建設空間目前不好量化。
12、請問光伏硅料的漲價,隆基等公司呼吁減緩電站建設,對特高壓建設有怎樣的壓制?
今年以來硅料確實價格上行,對光伏國內建設增速有一定程度擔憂,硅料上漲及其他環節上漲,使終端裝機積極性下降,量沒有預期那么好,短期看得到的;中期判斷,硅料價格處在高位,產能擴張角度延續明年下半年到后年還是有大規模投放量,價格會有一定程度回落,使建設端后期有加速狀態;
電網端建設,五年做大規劃,和每年滾動規劃,更多看中期行業發展趨勢,硅料價格對裝機影響結果,對電網端尤其特高壓建設影響較小,認為可以忽略不計。
13、電網十四五規劃投資更多傾斜配網,特高壓投資增幅不大,因為前期建設線路利用率不高,是否有這個情況?
整體電網投資配網確實提升到6成以上,也是近期研究重點和持續關注,未來配網建設, 投資方向和主題的變化;特高壓問題不以此為主;主要投資決策流程,電網是重要一環,不是真正決策層,特高壓決策是自上而下,建議更多關注未來特高壓整體規劃情況。
電網對特高壓規劃,五年期不好作為周期衡量標準,通常跨五年,建設邏輯和規模體量,以國家能源局規劃為主。
1、最近白鶴灘浙江的第一次設備招標各家企業市占率,可以理解為比較穩定的占比嗎?
這次占比恢復到早的狀態,19年年初采購的占比。雖然單一某些線路在十三五末期出現單一供應商拿走全部份額情況,認為整體平均分布狀態是回歸中樞的訂單表現。
2、可以通過哪些手段預估我國需要多少條特高壓?國家特高壓建設節奏考慮哪些因素?
定性定量跟蹤方法
定量:拆解國家新增能源規劃,平均20GWH一個風光水大基地裝機容量比重,拆解整體建設規模。大型水電電站,如白鶴灘16Gwh裝機配兩個直流;另外跨區域輸送能力,各地缺口,單一直流滿足的缺口在150億到200億度電左右,以上缺口是明確看到需要特高壓完成的。今年負向缺口更多,表明電源側裝機壓力也很大。
定性,電網披露電力規劃側特高壓線路,和地方發改委推進的能源外輸通道,認為國家電網規劃的線路確定性高于各地的;
國家對建設節奏考慮:兩點,一是能源體系變革,之前兩輪特高壓建設,一輪大氣污染防治的14條,另一輪18年宏觀經濟壓力下,作為電網大型能源基建項目推進。這一輪在這一時間點,以上兩點因素都有影響,提供更多基建端輔助,和新型電力建設,增加對電能使用和清潔電穩定友好納入電力系統,能源大基地建設需要特高壓跨區域風光水電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