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報記者 李麗旻
“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革,靠某一家企業或者某一個細分行業單打獨斗難以實現,需要打破行業壁壘,合作實現。” 在近日舉行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行業是實現碳中和的主力軍。所以變革首先要從能源行業開始,能源行業的變革要從改變思想和認知開始。”

截至今年10月,全球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宣布了碳中和氣候目標,不論是油氣、鋼鐵、運輸、水泥等高碳排放行業,還是帶著低碳綠色“光環”的風電、光伏、電動汽車等企業,都陸續宣布了碳中和目標。全球減碳行動明顯加速,各行各業應如何“各司其職”?
單一能源品種沒有競爭力,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多能互補”
未來四十年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需要上百萬億的新能源投入,更需要改變數十年來形成的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結構。田慶軍指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的不是單一的風電,也不是單一的光伏,而是經濟、綠色、可再生的各類低碳能源系統解決方案。
“新能源開發商、電網、裝備企業和用戶,需要改變思維,凝聚共識,建立新的合作組織。以發電側為例,以前風電、光伏、水電等不同的低碳能源‘各自為政’,未來需要加強交流、優勢互補、融合發展,不要再區分電源屬性、品種。”田慶軍說,“未來可以考慮綠色可再生能源成立碳中和聯盟(協會),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綜合解決方案。”
更多資本攪動碳中和“一池春水”,人才技術繼續助推能源轉型和成本下降
今年3月,遠景與紅杉宣布共同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碳中和技術基金,投資培育全球碳中和領域的領先科技企業,構建零碳新工業體系。這也是國內首支由綠色科技企業和創投機構成立、達到百億元規模的碳中和技術基金。遠景紅杉碳中和技術基金致力于培育“新工業”,推動綠色工業革命。
田慶軍指出:“打造零碳新工業體系離不開資本的幫助。更多企業、更多資本參與到碳中和大潮中,拉動新能源行業技術創新,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創業。資本和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圍繞碳中和產業鏈上下游,將形成更加理性的價值循環,推動可再生能源系統成本下降,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
率先制定國際標準落地最佳實踐,呼吁頂層設計保護成果
“碳中和關系到不僅是某一個行業,也是國家的目標,更是全球的目標。” 田慶軍表示,“在此情況下,從國家頂層設計上出臺與碳中和相關的政策法規將變得尤為重要,不僅能保證中國的碳中和實現與國際接軌,也能保護已有的碳中和發展成果。”
近日,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遠景零碳產業園”正式落地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不僅是打造“新基建”的有效抓手,也將成為綠色工業革命的搖籃。同時,遠景與國際領先標準機構法國必維共同發布了全球首個“國際零碳產業園標準”。遠景表達了,“制定國際零碳產業園標準,希望這個標準從內蒙古走向世界,為碳中和貢獻中國力量”的愿望。
培養碳中和的綜合性人才,驅動未來可持續發展
面對未來數十年的碳中和革命,在田慶軍看來,人才的獲取和培養將是能源乃至全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因素,加大人才的獲取和培養已經十分緊迫。“尤其是以技術專家、營銷專家、規劃專家為代表的核心人才,行業目前十分缺乏。這個行業也需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支持。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共同參與下,共同打造人才培養計劃和專業機會,新能源行業也將能夠有源源不斷的專業核心人才加入。”
“遠景正是得益于重視對人才的獲取和培養,我們的技術創新和資源的整合能力才能保持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田慶軍這樣介紹。據悉,近日《財富》2021年“改變世界的50家企業”榜單發布,遠景科技集團因其位解決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而取得的零碳技術創新成就位列榜單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