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一組夜景航拍視頻又刷爆了雄安人的朋友圈。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俯瞰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街道縱橫燈火通明,首批安置居民即將入住新家。一年間,曾經的“塔吊基地”已有了現代化城市的雛形。
作為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容東片區擔負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安置回遷群眾的重要任務。在這里,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投運了50座開關站和150余個配電室,暢通用電“最后一公里”。在這里,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建成了“雙花瓣”高可靠供電示范工程,供電可靠性最高可達99.9999%。
電力,訴說著城市飛速發展的流動密碼。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數字化主動電網建設,為未來之城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打造雄安城市配電網樣板
10月下旬,第四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在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圓滿舉辦,為雄安新區的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是雄安新區首個標志性建筑群,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滿足進駐人員居住、辦公和商務活動等需求,需要更高水平的供電支撐。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在這里建成投運了雄安新區目標電網首個配網“雙花瓣”高可靠供電示范工程。
“雙花瓣”網架結構是我國為適應高可靠供電需求,充分借鑒新加坡、東京等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建設經驗,創新提出的中壓配電網接線模式,供電可靠性超過“6個9”。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雙花瓣”高可靠供電示范工程由河西站、奧威站兩個110千伏變電站、10千伏線路和商務中心2號、4號開關站構成。這是河北南網首次實現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雙花瓣”式配網網架結構運行,是雄安新區電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為后續雄安新區城市核心區大規模推廣應用該網架結構、打造世界一流城市配電網樣板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供電服務中心副主任唐寶鋒介紹,在“雙花瓣”供電結構中,河西站、奧威站可以看作兩個“花心”,10千伏出線可以看作“花瓣”,雄安商務中心2號、4號開關站則位于兩個“花瓣”上。這種網架的好處就是供電可靠性非常高,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9%以上,也就是說年均停電時間小于21秒。
在構建 “雙花瓣”配電網的基礎上,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全面應用數字孿生技術,打造完成220千伏劇村站、110千伏河西站兩座數字孿生變電站。
“以往我們查看設備情況,需要從檢修基地趕赴變電站現場,現在利用內網通過數字孿生系統便可一鍵查看所有的設備信息和現場情況。”雄安供電運維檢修中心專責孫文凱介紹數字孿生系統時點開電腦屏幕,一幅三維全景的變電站畫面躍然眼前。
4月22日,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建成投運了國內首個同時應用新一代設備監控系統和數字孿生技術的變電集控站——容東集控站。10月24日,全國首條數字孿生綜合管廊電力艙示范工程在雄安建成投運。
未來的雄安新區,將打造萬物互聯感知、匯集多維數據與新區同生共長的數字孿生城市。雄安電力人孜孜創新,不斷創新數字孿生應用,構建智慧運維體系,為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增添智慧保障。
加快建設數字化主動電網
在“華北明珠”白洋淀,純水區村落王家寨村靜臥在淀區之中,這里也是雄安新區數字化主動電網村級示范所在地。屋頂上,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村廣場上,壓電步道精確顯示著來此鍛煉的村民健身行走減排的碳量;村互助會直流屋內,大量家用電器設備在直流電的供應下流暢運轉。
“居民家中電壓223伏,頻率穩定,電視、電燈等家用電器正常運行。”10月26日,在外部電網停電的情況下,王家寨村電力安全持續供應,這也意味著全國首個村級儲能群微網離網運行試驗取得成功。
“在王家寨新型電力系統村級示范中,白天光伏所發電量可以為家用電器和儲能設備充電,多余電量送至電網,晚上儲能設備放電為家用電器供電,電量不足時依靠外部市電供應。”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規劃設計中心專責連浩然介紹說。
這個由村級、鄰里級、家庭級三個層級微網組成的微網系統包括光伏發電300千瓦、風力發電4千瓦、儲能裝置總容量3300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2080噸,減排二氧化碳5184.4噸,將進一步促進白洋淀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
5G網絡、光伏座椅、智能燈桿、能發電的壓力步道……這些“黑科技”廣泛應用于王家寨綠色智能微電網項目中。該項目自2021年6月起進入試運行階段,至今穩定運行超過150天。
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高質量推進電網建設,讓安全、經濟、低碳協同發展的數字化主動電網逐漸落地實踐。目前,雄安新區正加快打造數字化主動電網“站園片村”四級示范。“站村”兩級典型——220千伏劇村變電站和王家寨新型電力系統村級示范已然成型,雄安新區電網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推進電力遷改工程
11月13日12時4分,歷經五個晝夜的奮戰,220千伏容南線跨越津保高鐵施工工程順利完成,相較于停電計劃提前2小時恢復送電,標志著雄安新區容西片區電力遷改工程全面完成。
今年來,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關鍵時期,綜合管廊和規劃道路等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對于盡快遷改電力設施、騰出作業空間提出了更緊迫、更復雜、更大規模的要求。
立足于雄安新區發展仍然相對薄弱的現狀,如何把握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和保障民生用電之間的平衡,成了新課題。
“每天都在不停地對接,每天都在不斷地創新。容西片區的電力遷改,我們戰勝了三個挑戰,就是為了保障廣大居民用電。”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電網建設中心副主任劉敬文說。
他們突破“先建新后拆舊”的常規程序,提前釋放安置房樓座100余座;為縮短遷改停電時間,他們組織多次聯合踏勘和綜合論證,將線路切改停電時間大幅縮短;為快速安全完成鐵路跨越,他們積極爭取雄安新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容西片區指揮部和鐵路部門支持,將手續辦理周期壓縮了至少半年時間。
其中,35千伏城西變電站的整站遷改實現了新區首個變電站移動式轉化,容南線成功跨越津保高鐵實現了新區電網建設首次鐵路跨越。
11月6日15時29分,隨著運行值班員向調度匯報操作結束,原本預計需花費3天工作時間的110千伏雄大線N15~N17跨越雄白連接線電力遷改工程歷時9小時竣工,線路供電范圍內61個村6.8萬戶居民恢復正常用電。
9月1日1時55分,隨著110千伏城柳線22號至23號桿塔之間的高鐵跨越架拆除完畢,110千伏城柳線全線恢復供電,標志著雄安新區首次跨越高鐵電力遷改工程圓滿完成。
接下來,圍繞雄安新區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建設數字化主動電網,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將推動“站園片村”四級示范圓滿落地,全力推動雄安新區電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