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新拐點,如今已成為當前車市里最突出的車型品類,滲透率也繼續維持歷史高位。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超過250萬輛,同比增長1.8倍。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年度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是技術進步、產品豐富和政策給力的結果。他同時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總體大約在330萬輛左右,明年可能會到500萬輛。市場占有率將超過20%。這還是在受制于電池、芯片和產能情況下作出的保守預判,如果完全看需求,則會更高。
5年后迎來新能源汽車企業大洗牌
歐陽明高指出,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會在700萬-900萬輛之間;到2030年,大致為1700萬-1900萬輛。從保有量看,2025年會超過3000萬輛,2030年接近1億輛,2035年接近2億輛,2040年接近3億輛。
具體來看,現在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主要企業仍然是中國品牌。合資企業會在2022年和2023年集體發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激烈期。
從核心技術層面看,中國品牌競爭實力明顯提升。
首先是電池技術。電池占電動汽車技術含量的60%,目前這一代電池技術,中國占主導地位。日本等國家在大力發展下一代全固態電池,這方面中國品牌還有差距。但全固態電池技術要產業化,并對市場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估計要10年左右。
此外,我國電池領域研發隊伍規模全球遙遙領先,青年人才輩出,只要不斷努力,最終能取得領先地位。在電驅動和電力電子方面,中國跟國外比,總體不相上下。尤其是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全技術鏈貫通的企業,技術實力全球靠前。
從供應鏈層面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全球70%電池產能在中國,產品供應全球。雖然美國和歐洲正在全力以赴打造電池產業鏈,甚至中國電池進入美國市場可能受到一定障礙,但總體而言,中國動力電池的產業競爭力在相當時間內難以撼動。
近期芯片供應成為卡脖子問題,其實,汽車芯片只占全部芯片約10%,目前主要問題是周期性供需失衡。而且,汽車對芯片集成度要求低于手機等電子產品,從中期看,我國自主技術不難解決新能源汽車芯片問題。
從整車品牌層面看,電動汽車爆發后,對老品牌是一種挑戰,對新品牌是一個機遇。歐陽明高表示:“新一輪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我對中國品牌在未來汽車產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充滿信心。有一個預測是,2030年中國市場的中國品牌會占60%,我同意這個預測。”從企業層面看,新能源汽車興起引發汽車產業一場技術革命。自主品牌企業八仙過海,涌現出像比亞迪這樣的全球標桿企業。
新造車勢力來勢兇猛,充滿活力。合資企業蓄勢待發,即將全面發力。歐陽明高認為,未來五年將是市場的窗口期,市場處于高速增長的狀態,企業生存壓力不會很大,但未來5-10年后會迎來一次企業大洗牌,肯定會淘汰一批企業。
無序充電時代即將結束
落實到未來發展,就1000公里續航而言,只要市場有需求,技術上完全可以做到。在這方面豪華電動車領域可能是趨勢,畢竟1000公里續航成本較高,而豪華SUV有裝電池空間,客戶愿意埋單,主要是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
1000公里續航對技術要求相應會提高。例如,一般采用800V高壓電氣構架、高比能量高鎳三元鋰離子電池,部分廠家還可能嘗試固液混合的高鎳三元鋰離子電池,安全技術要求會更高。
同時回顧當前,長續航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消費者里程焦慮在明顯減弱,但開始擔心續航里程上去后怎么充電。以今年十一長假為例,很多用戶遭遇回家高速“充電難”的問題。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某一個時間段某一個地點出現這種情況是峰值需求,新能源快速發展趨勢,爆發出來問題也是好現象。 現在使用所反映的問題。也是以后在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需要考慮的因素。”
歐陽明高給出了解題思路:“超級快充是一個解題思路,但充電倍率太大,電池、車、電網都受不了。”歐陽明高認為要實現超級快充,電池要具備4C-6C倍率的充電能力,車載平臺的電壓要提高到800伏以上,同時需要通過儲能電池放電來解決電網負荷的問題。快充技術要解決安全問題,又不影響電池壽命,其中最難的是動力電池本身快充潛力的發揮。充電過程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快充導致鋰枝晶造成內短路。
為此,除了需要開發無析鋰的快充技術外,還要選擇超快充電區間和幅度,研究表明比較合適的是在電量低到一半以下,5分鐘充1/3的電量。電池充滿會遇到很多問題,安全問題、壽命問題、發熱問題等。
而在慢充領域,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據統計,目前家用電動汽車充電量的75%通過慢充獲得,而慢充主要是在家里慢充。隨著電動車數量快速增加,慢充會給電力負荷帶來很大壓力。
目前,北京約有4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頻率大大高于燃油車。現在,每天上下班車流里,至少有20%為電動汽車,很快將達到30%—40%。大家都下班回家充電,電力系統將承壓,目前深圳等地已經出現此類問題。
歐陽明高分析認為,電動汽車無序充電時代即將結束,之后會進入有序充電階段,會有后臺來管理充電,通過電價機制把充電調整到電力負荷低谷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