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先后招引興力特新能源等9家鋰離子電池企業,寅耀新能源等7個新建重大項目完成投資67.5億元,推動全市規模以上動力電池企業增加到18個,全年累計實現產值186.22億元,同比增長20%——
(速新聞記者 高云龍 通訊員 楊國民)市工信局近日公布的情況顯示:宿遷去年先后招引興力特新能源、彩尼科技、裕錦新能源等9家鋰離子電池企業,寅耀新能源、大川鋰業、實聯新能源等7個新建重大項目完成投資67.5億元,推動全市規模以上動力電池企業增加到18個,全年累計實現產值186.22億元,同比增長20%,動力電池產業實現規模、質量“雙提升”。
浙江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2020年產值已突破100億元,成為宿遷第四家百億元級企業。“投資宿遷,建立沭陽基地,打開了天能集團走出浙江、對外發展的大門,是天能集團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天能集團創始人張天任說,沭陽乃至宿遷極富投資潛力,優質營商環境更讓企業情有獨鐘,這是天能集團一再追加投資、并將繼續投資宿遷、投資沭陽的原因。

近年來特別是這兩年,宿遷搶抓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爆發式增長機遇,依托我省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全國領先優勢,創新將動力電池產業鏈作為全市重點培育的20條產業鏈之一,由市領導掛鉤聯系,并組建由市工信局牽頭的工作專班,以高穩定性、高能效、智能化為方向,在強鏈、延鏈、補鏈上聚焦聚力,重點發展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等產品,力爭到2023年產業鏈產值達240億元,到2025年達350億元。
聚焦強鏈,宿遷依托天能電池、旭派電源、雷克電源等龍頭企業,聚力發展新型結構電池,積極開發高穩定性、高能效、智能化的新一代鉛蓄電池產品,以引入水平雙極電池技術為契機,大力提升電池生產工藝過程的綠色環保、清潔生產、智能制造水平,持續保持我市鉛酸蓄電池產業全國領先地位。全力支持天能年25萬噸廢鉛蓄電池無害化綜合利用項目就是具體舉措之一。
這個項目去年8月開工,目前正加快建設,項目一期預計今年11月試生產。“我們以碳中和碳達峰為設計原點,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再生鉛生產工藝裝備和國際最先進、最環保的技術,實現廢蓄電池產生的各類物料100%回收再利用,打造全國蓄電池處置行業的標桿。”據項目負責人趙創業介紹,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產值50億元。
聚焦延鏈,宿遷圍繞構建覆蓋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體系,在產業鏈上游大力發展電解液、正負極材料等原材料生產項目,在中游重點加快鋰電池項目建設投產和招引落戶,在下游探索發展整車制造、電池回收利用等產業,聚力增強產業鏈規模優勢和集群效應。
去年以來,宿遷依托洪盛鋰電、實聯新能源等企業,先后引進并開工建設茂能資源循環、彩尼科技、裕錦新能源等9家鋰離子電池企業,加快發展動力鋰電池及模組、電池包,探索發展基于鋰、鎳、鈷、石墨等新型原材料的儲能電池。其中,鑫凱動力、興力特新能源、大川鋰電均已建成投產。
聚焦補鏈,宿遷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十個一”工作機制,動態更新問題清單,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用工、融資、手續、人才等方面問題,聚力提升發展質效。據介紹,宿遷工信、人社、金融等部門先后幫助旭派電源等企業招工300余人,組織大川鋰電等15家企業參與銀企對接活動,支持永達電源等企業創成省星級“上云”企業等。
此外,加強與首席專家、智庫單位、支撐機構的合作聯系,抓好天能電池超級鉛炭電池聯合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建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引進,并綜合利用產品推介、設備補貼、獎補政策等政策舉措,支持動力電池企業做強、做特,進而提升全市電池行業核心競爭優勢。
培育壯大動力電池產業,宿遷還注重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與指導沭陽縣、泗洪縣、宿遷經開區等重點地區優化定位、整合資源、完善配套,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同步,主動融入全省動力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全力以赴爭取資金、政策、技術支持,凝聚產業轉型發展、跨越趕超最強合力。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1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20.8GWh,同比上升96.2%,環比上升35.1%,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大有可為。宿遷正錨定目標,強化企業招引、項目建設、要素配置、人才支撐,持續增強動力電池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全力打造一批“鏈主企業”“隱形冠軍”,推動宿遷動力電池產業上規模、提層次、創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