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川發龍蟒公告披露,旗下全資子公司德陽川發龍蟒新材料有限公司當天與德陽—阿壩生態經濟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簽署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相關協議。此舉標志著,這個總投資12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成功落地。這也是四川發展(控股)圍繞做強實體產業,推動全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舉進軍先進材料產業領域的重要一步。
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
鋰電材料產業鏈進一步完善
3月22日,四川德陽舉行2022年第一季度工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作為全省100個重點推進項目之一,川發龍蟒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也被納入其中,120億元的投資規模令其成為當天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
據了解,德陽川發龍蟒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占地800畝,將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預計2024年12月建成,二期預計2026年12月建成。主要建設內容為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20萬噸磷酸鐵及配套產品項目。
鋰被譽為“白色石油”“21世紀的能源金屬”,是重要戰略資源。四川此前明確提出,加快發展鋰電材料產業,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鋰電材料產業基地,引導行業龍頭企業選擇符合條件的地方合理布局,促進鋰電材料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增強對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做強基礎鋰鹽及正負極材料。
“該項目是公司向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相關產業發展的良好開端,將成為公司完善產業鏈布局的重要一步。”四川發展表示,該項目將充分利用四川在磷礦、鋰礦、釩鈦磁鐵礦及水電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以“硫磷鈦鐵鋰鈣”循環經濟綠色工藝為支撐,匯集磷、鋰資源,生產新能源材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帶動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集聚發展,實現強鏈、補鏈、延鏈。

圍繞做強四大實體產業
持續發力
川發龍蟒既是國內工業級磷酸一銨、飼料級磷酸氫鈣及部分精細磷酸鹽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也是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先進材料產業板塊布局的產業及資本運作平臺。新項目的落地,也體現了后者的戰略意圖。
四川發展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唯一一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去年12月,四川為其賦予新定位,明確核心任務,要求做強實體產業、做好資本運作、做優平臺功能。去年以來,四川發展的主營業務逐步聚焦到生態環保、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四大實體產業,四大實體產業資產總額693億元,占直接出資企業的52%。
圍繞做強實體產業,推動全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四川發展大舉進軍先進材料產業領域。在完成對川發龍蟒的并購并實現管理融合后,四川發展開始推動布局德陽、攀枝花、眉山新材料項目,奠定先進材料發展基礎。四川發展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先進材料產業板塊營業總收入600億元、年利潤總額5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