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續(xù)航210公里 支持快充
奔奔EV由一套純電動系統(tǒng)驅動,分為“180公里”和“210公里”兩個版本,并分別擁有高中低三個配置。兩個版本均搭載一臺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75馬力(即55千瓦),最大扭矩170牛·米,從扭矩上看,大約相當于一臺1.6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
奔奔EV的電池組被放置在座椅下方,這樣的設計避免了電池組占用本就不算充裕的后備廂空間,使空間分配更加合理。
我們來粗略地算筆賬,以“210公里”車型和北京地區(qū)為例。北京家用電價約為0.5元/度,戶外充電樁電價約為1.5元/度(含服務費),官方宣稱奔奔EV充滿27.5度電后綜合可續(xù)航210公里,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在家充電的情況下,新車每百公里的行駛費用約為6.5元,而在戶外充電樁/快速充電樁充電時,每行駛一百公里就需要19.5元了。
動力線性 懸架偏軟
長安奔奔EV的動力調(diào)校并不激進,起步時沒有大部分純電動車型那種“躥出去”的感覺,相反,它的動力輸出很柔和,電門的調(diào)校也極為線性。
受限于功率,上到80km/h以后,其再加速的能力就非常有限了。當然我們不能要求太多,畢竟絕大多數(shù)買奔奔EV的車主還是會將它用于城市代步。
奔奔EV在噪音控制方面,由于沒有了發(fā)動機的噪音,在低速下顯得非常安靜。速度來到50km/h以后,風噪開始逐漸變大,但整體處于正常水平,不會覺得吵。
總的來說,長安奔奔EV行駛中的質(zhì)感在同級別的微型純電動車中是比較優(yōu)秀的,底盤懸架能夠很好地過濾掉細碎的坑洼,而不會顯得特別散,但轉向不夠精確,且轉向力度和回正力度都較輕,缺乏質(zhì)感。動力上沒有什么驚喜,顯然在設計奔奔EV的時候,節(jié)能的優(yōu)先級就要遠高于動力,然而作為一輛城市代步工具來說,這樣的動力表現(xiàn)也足夠使用了。
外觀內(nèi)飾變化不大 液晶儀表缺乏實用性
奔奔EV的尺寸在同級別的微型純電動車中處于領先位置,而從實際的乘坐空間來看,優(yōu)秀的軸距帶來了寬裕的腿部空間,前后各坐180cm左右的人也沒有問題,但后排的頭部空間就相對局促很多,高個子的人用躺一點的坐姿會更舒適一些。
奔奔EV在中控臺和門板上全部覆蓋硬塑料,這也是同級別車型的普遍水平,并沒有給我們驚喜。但其內(nèi)飾的做工比較扎實,各個位置的接縫都比較均勻。此外,新車沒有刺鼻的味道,還是要給個好評。
在配置功能方面,雖然6.1英寸液晶儀表實用性不佳,但倒車影像、手機遠程控制、電機和空調(diào)功率分配等功能還比較有誠意,也能切實地為電動車車主提供一定便利性。
對于純電動車來說,看指導價毫無意義,因為各種補貼后的價格往往不到指導價的一半。長安奔奔EV與相似價位的北汽新能源EC系列、奇瑞eQ等競爭對手相比,功率更大且續(xù)航里程也略有優(yōu)勢,可以說是非常強有力的競爭者。但脫開新能源車的圈子,如果5.98萬-7.68萬的價格讓我們在傳統(tǒng)動力汽車中挑選,能買到什么?飛度、威馳、POLO或是頂配的寶駿310,無疑,這些暢銷車型都有著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使用場景。可以看到,今天的人們選擇新能源車或許是因為愛好環(huán)保,或許是倡導節(jié)能,又或許是被搖號逼得走投無路,至少,他們都需要一個與產(chǎn)品本身無關的理由。而在同樣的價位下,要真正打倒傳統(tǒng)能源汽車,新能源陣營尚需時日。
總結
乘著新能源的東風,奔奔完成了一次“舊瓶裝新酒”,從產(chǎn)品力上講,奔奔EV相比較同級別的微型電動車競爭對手,在行駛質(zhì)感上有一定優(yōu)勢,雖然也有一些諸如后排頭部空間不足、液晶儀表太小等問題,但瑕不掩瑜。75馬力、210公里的綜合續(xù)航以及45分鐘快充技術,使奔奔EV處于同級領先地位的同時也為車主帶來了更好的實用性。同時,我們也看到,即便補貼后的價格,新能源汽車也難以和相似價位傳統(tǒng)動力車型中的佼佼者正面較量,也就注定了它還是少數(shù)人的選擇。那么結論來了,假如你有私人的停車位,對空間需求不大,又希望節(jié)省一些行駛費用或苦于搖不上號的話,奔奔EV是目前微型電動車市場中一個可以開出去的尚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