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圣陽股份公告稱,將終止投資實聯長宜淮安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實聯淮安”)和實聯長宜(鹽城)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實聯鹽城”)。終止原因系所在行業國家政策發生重大變化,上述兩公司未滿足投資的前提條件。
實聯淮安和實聯鹽城均為鋰電池生產企業,去年10月份,圣陽股份曾宣布將以并購基金為主體向兩家企業投資8.5億元,布局動力鋰電池業務。
事實上,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類似圣陽股份終止或暫停收購鋰電池資產的案例為數不少,其中包括奧特佳收購江蘇海四達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四達”)、長信科技收購深圳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比克動力”)等業內矚目的重大行業并購。
在終止原因中,行業政策變化被較多提及。業內人士指出,2016年,監管部門嚴查騙補,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政策發生重大變化,這直接導致部分鋰電企業營收發生較大變化。
“一方面,此前發布的收購方案因政策變化存在的調整或終止的風險,另一方面,2016年完成收購的鋰電企業可能會業績不達預期。”8月22日,一位大型券商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終止并購鋰電資產
去年10月份,在宣布擬投資鋰電資產之時,圣陽股份便坦言政策風險較大。
“目標公司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業務發展受資金短缺因素影響較大。”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圣陽股份董秘于海龍表示,且標的公司在申報的第五批《符合企業目錄》結果尚未公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拓展。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該目錄仍未公布,而原本根據業內預期,該目錄會在去年9月初對外發布。
8月22日,圣陽股份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新能源汽車包括鋰電池,行業、產能和補貼政策都發生較大變化。經大股東與交易對手協商,雙方同意終止投資協議。
“進入目錄意味著能拿到補貼,對于依賴政策補貼的鋰電企業非常重要,去年年底工信部大量精力集中在查騙補上,第五批目錄遲遲未出,對許多申報企業的當期應收影響很大。”一位新能源汽車公司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