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新能源物流車仍在起步階段,車的多項技術沒完全突破,配套設施不完善。加上眾多資本的導入,也使得行業亂象叢生。運營商作為整個產業鏈的其中一環,面臨諸多困難。
資金壓力大
資金是企業運營中,都會碰到的問題。運營商在資金短缺,租金回款難,利潤空間小,貸款難問題凸顯,致使資金壓力大。目前,大部分運營商的運營模式,從純租賃轉為以租代售,其資金周期長。眾多運營商售車方式,均為首付5000-10000元,然后是2-3年分期。有些運營商規模小,無法與金融機構達成合作,造成運營資金壓力大、資金緊張。
新能源物流車在路權上占據政策優勢,是未來貨運行業的主力,整個行業的確擁有一片藍海,但運營商售車的利潤空間小,甚至微乎其微。再者,出于新能源車品質問題,返修率高,加大了運營商的經營成本。
購車渠道難找 信息不對稱
新能源車品牌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車企采用代理的方式銷售,運營商苦于找不到代理商的渠道,而無法采購意向車型。
即便車企與運營商垂直采購,給運營商設置的門檻高,合作方式條條框框,并且合作的費用高。上文提到大部分運營商,都存在資金壓力問題。所以,運營商與車企以垂直采購方式進行合作的難度大。
另外,運營商需要的車型,車企未必能給到。車企想給的車型,運營商又沒興趣。車企與運營商之間,信息不對稱已成普遍的現象。
售后配套不完善
眾所周知,新能源物流車的制造,基于傳統物流車的平臺,但品質不及傳統物流車。新能源物流車故障多、返修率高,運營商售后問題嚴重,且車企、維修網點、運營商三者,在維修費用分攤上不明確。
新能源車配套不完善,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新能源物流車亦是如此。充電樁分布密度小、分布不均、分布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電池容量小、充電樁少、車身性能不穩定,造成用戶“旅程焦慮癥”,直接影響運營商對車的銷售。
運營商經營方向不確定
一般來說,運營商均與物流、快遞、貿易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有著一定的貨源。運營商以租代售的模式,盈利周期長,并且賺取的酬勞低。在盈利面前,運營商會通過各種渠道,增加收入。如承擔運力,解決客戶的運輸問題。
多元化的經營模式,造成運營商經營方向不明確。如果售車利潤點低,運輸的贏利點高,運營商的業務范圍,或許會更傾向運輸,甚至漸漸淡化售車板塊。如此,運營商也就變成貨運公司。
電池更換問題
新能源車的質保期多以5年或8萬公里為標準,超過這一標準的新能源汽車,已達到更換電池的標準。目前,我國對舊電池回收沒有完整的體系,電池回收沒有補貼政策。電池作為新能源車的心臟,更換費用大。
據悉,現在電池回收價格低,甚至是倒貼錢的生意,電池更換成了運營商現階段棘手問題。如果電池回收價格低,從車的運營角度看,新能源物流車的優勢將不及傳統車。
以上:新能源車配套產業不完善,物流運營商經營成本大,利潤空間小。造成資金、渠道、售后、經營方向、電池更換等問題,這些問題環環相扣,造成運營之困。
面對新能源車行業現狀,解決運營商面臨的問題,光靠政策的補貼非長久之計。利潤空間小是運營商最核心的問題。運營商需要對自身的資金、渠道管理、運營模式等要素,進行全方位的體檢。了解短板后,對癥下藥,查漏補缺。提高利潤空間,并在運營中探尋新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