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全球汽車電動化趨勢,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主流車企紛紛宣布暫時停產計劃,國內動力電池裝機也有所下滑……3月31日國務院宣布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延長2年,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了一場“及時雨”。疫情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負面影響幾何?危機中是否孕育著新的機會?新一輪的投資窗口期何時到來?中國鋰電產業鏈供應商又能否抓住機會迎頭趕上?
1、 全球疫情蔓延,新能源或存在中長期布局機會
海外疫情加速蔓延,為全球的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國內疫情爆發自二月份,目前已經得到較為有效的控制;海外疫情爆發自三月份,目前在歐洲、美國等地區還在持續蔓延,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地較為嚴重。隨著疫情的蔓延,各國紛紛發布了相關的疫情防控措施,如封城、停工、停課等等,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美股在2020年3月9日到3月19日的十天內發生了4次熔斷。

歐美疫情加重,部分國家開啟封城策略。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美國地區集中爆發。截至北京時間4月2日10點,歐洲累計確診病例達47.2萬人,其中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累計確診人數靠前,美國累計確診人數也超19.1萬人。為避免疫情繼續擴散,歐洲國家中,意大利、西班牙分別于3月10日、15日宣布全面封城。
2、 疫情只是短期擾動,不改三年上行周期開啟
2.1、 歐洲車市2020年1-2月延續電動化加速趨勢
2020年1月歐洲車市延續電動化加速趨勢。受歐洲碳排新政影響,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在2019年底加快推進。2019年全年歐洲電動車銷量達56.4萬輛,同比增長38.2%,其中12月電動汽車銷量達7.4萬輛,同比增加73.0%。2020年1月電動市場延續景氣走勢,1月歐洲汽車總銷量為113.5萬輛,同比下滑7.4%,而電動汽車銷量逆勢而行,達6.8萬輛,同比上升121.0%,電動汽車當月銷量滲透率高達6.0%,比2019年全年銷量滲透率均值提升3.1 pct。挪威、瑞典、荷蘭1月份電動車滲透率均在10%以上水平。此外,從全球電動汽車數據來看,2020年1月份全球電動汽車銷量TOP10中,有6款車型來自歐洲車企,歐洲電動車市場持續放量。


2月份歐洲第一梯隊5國電動車銷量同比增加111.9%。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第一梯隊5國(2019年銷量合計占比72.3%)中,2020年1月份銷量同比皆有增加,其中汽車生產大國德國/法國/英國同比分別增長142.5%/ 251.3%/ 149.6%,2020年2月份第一梯隊5國銷量合計同比增長111.9%,2月份總體延續電動化加速進程。

2.2、 海外疫情加速蔓延,歐美車企宣布停產1-3周
歐美各大車企紛紛宣布停產1-3周應對疫情。進入3月份以來,疫情已經對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造成沖擊。從供應端來看,歐州多數OEM工廠宣布停工1-3周,供應短期收緊。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嚴重的國家3月份開始采取限制公眾出行措施,對一季度車市成交造成的影響將不可避免。不過,歐美汽車銷量一般呈“上半年弱、下半年強”的趨勢,若疫情能在上半年得到控制,四季度旺季來臨或將緩解疫情對電動車市的影響。


美國方面,特斯拉在美國加州的Fremont工廠在3月23日停工兩周左右。Fremont工廠在2019年底的產能為9萬輛Model S/X、40萬輛Model 3/Y。特斯拉原計劃在2020年中將Fremont工廠的Model 3/Y的年產能提升至50.0萬輛,受疫情影響,這一計劃或將暫時推遲。中國上海超級工廠部分零部件如電機、電池包冷卻管尚需從美國工廠進口,3月份庫存充足。上海超級工廠一期的年產能為15萬輛Model 3,目前已經全面復工,周產在3000輛左右。上海超級工廠一期目前實行兩班倒制,若實行三班倒制,其年產能可達20萬輛。此外,上海超級工廠二期正加快建設進度。若海外疫情不能在短期內得到緩解,特斯拉或將生產重心轉移到上海超級工廠,已有國產供應商寧德時代、三花智控等將充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