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遠的農村地區也能建設智能電網?近日,南方電網“標桿項目”東蘭農村智能電網項目通過驗收,標志著東蘭革命老區農村電網邁進智能化時代。這是“十三五”以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加快電網智能化及企業數字化升級,全面推進數字電網轉型的一個縮影。
“十三五”期間,智能電網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南方電網公司先后研究編制發布《“十三五”智能電網發展規劃》等系列決策部署,推動南方電網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公司全面承接上級要求,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用電需求出發,開啟了電網智能化轉型、企業數字化管理提升齊頭并進的探索之路。
“我們針對底子薄、投資能力有限的自身實際,依據城市、農村定位不同及發展水平差異特點,將有限的資源整合投入到關鍵領域和重點區域,先試先行開展城市、園區、農村3個智能電網示范區建設。”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運營監控中心)總經理張寧介紹,截至2020年底,智能電網建設“廣西樣本”雛形初顯,南寧、柳州、東蘭試點創新實現“多點開花”。

在首府南寧,該公司立足五象新區作為強首府戰略核心、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區位特點,著力打造“主干配智能電網+智能分布式”高可靠性城市智能配電網,建設投運了廣西首個基于人工智能AI技術的“雙環網+主干配”智能配電開關房,其中五象新區總部基地年戶均停電時間小于5分鐘,比肩國內高可靠性供電示范區。全面深化配電自動化應用,特別是“智能分布(主干線)+電壓時間(支線)+集中控制(主站)”自適應技術,廣西配網故障隔離時間步入毫秒時代,強有力的用電保障成為了首府南寧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在老牌工業城市柳州,該公司著力打造與北部生態新區高端制造業相匹配的智能用電“兩端”,即配網端“高可靠+自愈”,客戶端“智慧化+智能監控”,做到電網狀態全感知、狀態全管控、運維智能化、網絡協同化、管理平臺化,為柳州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強勁動能。同時,公司準確把握柳州“汽車城”定位,深挖“等待經濟”潛力,建成集光儲充、汽車銷售及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河西、柳北綜合能源服務站,形成綜合能源站+充電樁的“十分鐘”充電服務圈,占有率居柳州首位。
在革命老區河池東蘭縣,針對農村地區山高、域廣等突出問題,該公司對癥下藥,基于現有設備實施軟件升級,安裝傳感設備等新裝備,應用低壓調壓器等新技術產品,實現可觀可測可控的可視化管理,形成了農村智能電網建設“小投入大實效”可復制推廣的“東蘭方案”,并在南方電網全面推廣,有關成果在博鰲智能電網國際論壇展示。2020年底,公司在東蘭累計建成101個智能臺區,故障平均停電時間下降至1.5小時/次,降幅達75%。故障隔離時間從4.25小時/次大幅降至1分鐘/次,進一步解決農村地區供電的難點痛點問題,助力東蘭“脫貧摘帽”和鄉村振興,革命老區亮起了“幸福電”“致富電”。
五年間,廣西電網持續投資超737億元推進電網智能化、企業數字化發展,開拓創新、破題闖關的腳步從未停止。從不斷優化主網網架結構到大幅提升配電智能裝備水平;從建成云大物移智鏈等數字技術平臺到率先在南網構建覆蓋全電壓等級的數字孿生電網平臺;從全面推行“互聯網+電力服務”到打通與政府服務平臺的數據服務渠道,一步步將藍圖變成現實,廣西數字電網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十三五”以來,一組組數據引人矚目,一張張“成績單”格外亮眼。
智能電網基礎不斷夯實。該公司累計投資557億元鋪設供電“高速路”,新增福成、金陵等4座500千伏變電站,形成“四橫兩縱”500千伏電網與14個設區市220千伏電網多環網結構,110千伏變電站實現廣西全縣域覆蓋。

配網可靠率不斷提升。配電實現全覆蓋標準化建設,配網可靠率持續提升,打造南寧、柳州等高可靠示范區。農村地區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配電網自動化專項提升工作全面鋪開,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90%,配電自動化在線率90.8%。
電網智能運維水平不斷提高。逐步推廣山火、覆冰等1145套在線監測設備,建成覆冰監測預警系統等自動化系統,實現500千伏變電站的機器人巡視全覆蓋,110千伏以上輸電線路機巡占比62%,完成75個南網智能配電V3.0示范性項目。智能電表覆蓋率、低壓集抄率100%。
“電網智能化、企業數字化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不但促進了電網智能化,也從中產生了大量寶貴的數據資產和應用需求,使企業數字化得到不斷升級演進。”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數字化部副總經理禤亮表示,該公司積極推進“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據業務化”,打通調度、生產、營銷業務間數據壁壘,構建了覆蓋全電壓等級的數字孿生電網平臺,形成全電網“一套拓撲、一套臺賬、一套實時數據”,實現貫通管理領域和電力控制領域的數據底座,有力支撐了下一階段數字電網轉型發展。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廣西電網將以“數據”為紐帶,科技創新為動力,圍繞智能電網發展“五個環節+四個支撐體系”的核心架構,加速推進電網智能化、企業數字化,加快向智能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轉型,全面系統推進數字電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