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電容在交通、能源、電子信息、環境保護和國防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由于研發技術門檻較高,核心技術無法掌握。一直以來,我國企業主要依靠從美國進口。2013年9月,南京人張金春及其團隊在江寧創辦南京綠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超級電容的應用研發。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該公司制造的超級電容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據介紹,超級電容器是一種介于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能源存儲轉換裝置。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充放電時間短,使用壽命長。南京綠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春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的接駁車,就是超級電容車,它行駛到一個公交站后,就可以馬上充電,只用幾十秒時間就可以充滿,充滿了之后便能繼續上路,這是目前大的超級電容的應用領域。”張金春告訴記者,由于超級電容產業技術壁壘較高,因此一直到大約30年前,我國才開始研發超級電容技術,在十多年前,才逐漸出現了一批超級電容生產企業。由于技術相對落后,超過80%的超級電容應用市場都被美國公司壟斷。高昂的進口價格,也造成了超級電容在百姓生活中普及的瓶頸。
張金春介紹,創業初期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核心技術的研發。“難點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因為我們這個技術是把碳層涂布在鋁箔上形成的基材,這種涂覆的技術很難,把活性炭加一些添加劑攪和涂布在鋁箔上,要他不容易脫落,而且又不影響性能,這個技術是很難的。另外一方面,過程中有一些關鍵技術。比如說這種產品對水分的含量要求很高,一定要脫水,而且脫水要脫的非常干凈。”張金春說。
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只有4名員工,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員工68人、國內自主專利技術20多項、年銷售額達1600多萬元的高科技企業。他們也成為國內第一家將超級電容技術應用在“民用物品”上的企業。比如將該技術運用在電梯上,超級電容能把電梯下行產生的能量存起來轉化成電,實現下行“發電”、上行用電。萬一碰上停電,超級電容中的存電可維持通風、通信、照明以及下降一層安全放人。此外,他們甚至開發出了一款快速充電的“秒充寶”,1分鐘即可充滿電,可以為常用的手機提供50%的電量。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張金春表示,選擇在南京創業一方面是出于故土情結,另一方面,在江寧開發區成立的南京智能電網產業聯盟也是他們的商業合作伙伴。同時,南京有豐富的高校資源,有利于他們的企業人才招聘和校企合作的開展。
“一方面政府有支持,同時人才招聘方面也相對容易。我們現在也有和東南大學合作,昨天還專門來了一批南京理工大學的,他們在超級電容專業上研究的也比較前沿。”張金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