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的說法,已經說了好幾年了。但是,實事求是地說,2021年才真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主要有以下四個標志:
一是自2021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從培育期進入快速發展期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這是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政策延續,也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從培育期正式進入快速發展期。
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總投資超過2萬億人民幣,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布局。為了培育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政府拿出數千億人民幣補貼新能源汽車購買者。連續幾年,新能源汽車免征汽車購置稅這些補貼。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以及企業的積極努力下,通過近十年的培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最大的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上。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購買補貼的逐步退坡,直至完全取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成熟,由培育期進入快速發展期。
二是新能源汽車成為“十四五”乃至未來15年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今年3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未來5年和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了詳細而明確的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綱要》指出,“展望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中國政府承諾,到203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后逐年減少。到2060年,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多種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實現正負抵消,實現“零排放”,也就是碳中和。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中國排放總量約十分之一。減少碳排放,降低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新能源汽車承擔著重要職責。《綱要》把新能源汽車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充分說明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是當今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發展新能源汽車則是中國汽車產業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舉措。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十四五”期間的重要任務,更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三是跨國汽車公司大舉進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主要以自主品牌為主,市場占有率超過九成。跨國汽車公司以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產品很少。
本人多年前就在上海賽車場試駕過大眾汽車的純電動汽車,可是遲遲沒有引進中國市場。我問大眾中國一位負責人,他的回答是時機還不成熟。但是,這一局面正在改變。從今年年初開始,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純電動車型先后進入中國市場。其他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的國產電動汽車車型也紛紛上市或即將上市。隨著跨國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大步進入中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形成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和外國品牌百花齊放的格局,競爭更加激烈。
四是新能源汽車在國際頂級車展首次成為主角
剛剛成功舉辦的第19屆上海國際車展,是2021年第一個如期舉辦的國際頂級車展。本屆上海車展,無論從觀眾關注度到媒體熱度,新能源汽車都首次超過傳統燃油汽車,充分體現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發展前景和領先地位。
本屆上海車展,無論是自主品牌車企、還是合資車企、國外車企,以及科技企業,都十分注重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的展示。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焦點,中外企業積極擁抱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浪潮,大舉進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并助力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