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國新辦
6月24日,國新辦就水運領域發展情況及2021年中國航海日活動籌備工作進展舉行發布會。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局長曹德勝在發布會上介紹說,目前我們的船舶大部分都使用傳統的動力燃料,就是化石能源燃料,這些燃料燃燒之后會產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對空氣質量會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港口城市,如果大型船舶停靠比較多,對局部區域的空氣質量影響比較大。
曹德勝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持續加強監測監管的能力建設,嚴格落實船舶大氣污染排放相關法規和政策,完善船舶能耗數據的收集機制,適應涉水新型業態技術發展,推動電池、清潔燃料、可再生能源等在船舶上的應用,積極打造綠色航運海事治理示范區,引導船舶使用清潔、綠色、低碳的能源,推進制度性、技術性的減排。
今年年初,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中國電動船舶行業發展白皮書(2021年)》,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動船舶用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75.6Mwh,同比增長94.8%;2020年中國電動船舶用鋰離子電池的市場規模為0.95億元,同比增長67.1%。
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表示,船舶用電池對其安全性能、倍率性能、長壽命、電池包防護等級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針對船舶30年壽命周期配備長循環電池系統,因此所有的電池企業需要通過中國船級社的驗證。吳輝介紹說,從研究調查來看,目前國內的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鵬輝能源和星盈科技等十多家企業獲得了相應的認證。
從EVTank的統計數據來看,2020年國內船用鋰電池主要由億緯鋰能和寧德時代供應,兩家合計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另外,國軒、益佳通等企業也有一定的船用電池系統出貨。
吳輝還表示,鋰離子電池并不是唯一的船用電池,包括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均會單獨或者混合使用在未來的電動船舶中,逐步替代柴油成為船用能源。此外,電動船舶的發展還存在標準體系不統一,商業模式不清晰,港口岸電建設落后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