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根據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的一份報告,全球電動汽車行業面臨一個迫在眉睫的威脅,最早2025年其電池可能斷供。
報告稱,更新的電動汽車電池供需模型顯示,2025-2026年期間,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可能會“售罄”,其全球開工率將達到85%以上。
報告指出,美國銀行預計,由于所有市場的電動汽車滲透率持續上升,全球電池短缺將在2026年至2030年期間進一步加劇,反映出電動汽車行業的前景“日益樂觀”。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預計,在2025年、2030年和2040年,包括純電動汽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在內的所有電動汽車的全球滲透率將分別提高到23%、40%和67%。
報告提到,到2030年,常規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將面臨更嚴格的規定,主要汽車廠商在過去6個月里提高了純電動汽車的銷量目標,上調了美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滲透率預測,這些都是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看好電動汽車的主要原因。
報告補充稱:“根據目前公布的產能數據,我們預計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廠的開工率將上升至121%左右,這意味著未來2-3年可能會出現另一輪大規模資本支出周期。”
美國銀行的報告指出,美國電動汽車未來的潛在波動因素在于監管和刺激措施。在樂觀情景下,美國銀行的美國汽車團隊預測,到2025年和2030年,美國市場的電動汽車滲透率將分別上升到25%和50%左右,而基準情景下,同期的滲透率分別是7%和20%。
在樂觀情景下,美國銀行假設美國聯邦政府將出臺4500億美元左右的刺激措施,或者每售出一輛電動汽車就可獲得1萬美元的補貼。報告稱,這意味著到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廠的開工率將達到近83%,與基準情景相比,電池短缺可能提前一年出現。
在疫情期間,石油和汽油需求下降,而可再生能源需求卻顯著增長,太陽能和風能在2020年分別增長19%和10%。隨著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和其他公司尋求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納入其商業模式,并在商業運營中采用電動汽車,這可能成為推動電動汽車普及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