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想進入第一陣營的電池企業,不是best電池企業。繼上個月超100GWh大手筆投擴產之后,雄心勃勃的億緯鋰能又有大動作!
7月22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子公司億緯動力與荊門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合同書》,擬投資約24.5億元分別建設3GWh圓柱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0.7GWh圓柱三元鋰電池生產線、3GWh方形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4GWh三元方形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及輔助設施項目和1.5GWh三元方形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及工藝測試所項目。
在此之前,億緯鋰能于6月10日與荊門高新區管委會簽訂了戰略投資協議。公司及其子公司擬在荊門掇刀區投資建設年產104.5GWh的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含已建成產能11GWh、在建產能11GWh和擬再分期投資建設的產能82.5GWh),并根據生產需求引入鋰離子動力儲能電池配套產業。
除此之外,今年2月,億緯鋰能擬投資金額分別不超過10億元、26億元,建設“乘用車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一期)”和“xHEV電池系統項目(一期)”。其中,乘用車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一期)項目內容為方形磷酸鐵鋰電芯和模組;xHEV電池系統項目(一期)項目內容為12V和48V電池系統。3月,億緯鋰能又擬投資金額不超過39億元,建設“乘用車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二期)”。
事實上,不僅僅是億緯鋰能,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孚能科技等在內的主流電池企業也都在積極擴產。業內分析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產能是影響企業未來市占率、行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行業呈現紛紛增資擴產的新格局,表明企業正在搶占未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01
電池訂單接到手軟
長期來看,規模化的產能是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的必要手段;短期來看,電池企業的擴產通常都是基于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
截至目前,億緯鋰能電池訂單已經“接到手軟”。7月13日,億緯鋰能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了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關于M6PHEV項目電池包供應商選擇確定的通知,為其供應動力電池總成產品,該總成產品采用方形三元電池。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億緯鋰能此前已與戴姆勒、現代起亞等簽訂長期供貨合同,未來數年公司動力電池供貨量將達數十GWh。除此之外,億緯鋰能還收到了寶馬、捷豹路虎等國際頂級車企拋來的“橄欖枝”。
去年7月,億緯鋰能旗下億緯動力收到華晨寶馬定點信,配套產品為方形三元,成為繼寧德時代之后,第二家進入寶馬供應鏈的中國動力電池廠商。三個月后,億緯鋰能又公告稱,公司收到德國寶馬定點信,項目名稱為“BK 48V”。今年2月,億緯鋰能又獲得捷豹路虎48V電池系統項目定點。
開源證券在研報中分析稱,億緯鋰能軟包電池下游客戶戴姆勒、現代和小鵬訂單需求旺盛;方形三元電池獲得寶馬與捷豹路虎48V項目定點;鐵鋰電池產能有望放量,共同助推2021年動力儲能業務高增長。同時,消費電池領域,億緯鋰能三元圓柱電池進入TTI供應鏈、國產替代下供不應求,TWS電池隨行業穩步增長,鋰原電池下游新應用需求不斷拓展,助力消費電池地位穩固。
02
戰略布局上游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保障自身產線穩定生產,億緯鋰能也在積極向上游材料延伸布局。7月9日,億緯鋰能連發兩則公告。一則是公司擬1.4億元收購金昆侖鋰業28.125%股權,并將分期投資不超過18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項目。另一則是公司擬出資1.1億元收購大華化工5%股權,后者擁有大柴旦鹽湖約90平方公里采礦權,開采礦種包括湖鹽、鋰等資源。
今年5月,億緯鋰能與貝特瑞、SKI設立合資公司,將建設年產5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產線。此外,億緯鋰能還與永瑞控股、華友國際等簽訂合資協議,將在印尼建設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項目設計規模為年產約12萬噸鎳金屬量的產品和約1.5萬噸鈷金屬量的產品。
更早之前,億緯鋰能于今年3月與德方納米簽署協議設立合資公司,專注于生產低成本優質的磷酸鐵鋰,并優先向億緯鋰能及其子公司供應,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20億元,年產能10萬噸。今年1月,億緯鋰能斥資18億元認購華友鈷業定增股票,旨在提前鎖定華友高鎳型三元前驅體材料及其原材料和鈷資源的穩定供應。
03
全面進入第一陣營
作為業內為數不多的全能型電池企業,億緯鋰能的動力電池覆蓋圓柱三元、軟包三元、方形三元等多種技術路線,形成動力電池全系產品格局,在業內獨樹一幟。在動力電池裝機量方面,億緯鋰能已經由位列2020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的第8位,躍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第6位。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在接受電池中國網采訪時表示,2021年將是公司在動力電池市場發展比較“顯性”的一年。東吳證券認為,億緯鋰能今年開始全面加快擴產,今年出貨量將超過13GWh,同比增幅超160%,收入將超百億元。2022年鐵鋰增量顯著,2023年為方形三元電池放量,未來出貨量有望持續翻番,全面進入第一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