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怕土豪有錢,就怕土豪還努力。
這不,特斯拉 CEO 馬斯克周四剛在美國本土開完股東大會,周五就「閃現」德國小鎮格倫海德,出席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 Giga-Fest 」公眾日活動。
關于前幾天的特斯拉股東大會,超級充電站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進行了概括,相關信息可以點擊此處回顧,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對于股東大會,我們編輯部一致認為,最有意思的地方并不是特斯拉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未來計劃要賣多少車,而是下面這個現場提問:
問:特斯拉何時將會在地球外制造汽車?
馬斯克:「地外工廠?這是一個很酷的想法,我喜歡你的思維方式。當然,我們離在地球外建工廠還有很多年。不過從我自己的想法來說,也許還有 40 年左右的時間,希望在我死之前可以做到。」
事實上,隨著特斯拉這幾年在全球賣的越來越好,馬斯克對工廠的「執念」也越來越深。特斯拉在推出 Model S 、 Model X 、 Model 3 和 Model Y, 湊足「性感(SEXY)」產品線之后,他就曾經不止一次在采訪中表示:「相比汽車,工廠是一種更性感的產品。」
比起仍在美好幻想中的外星工廠,馬斯克想必對柏林工廠懷有更復雜的心情——不同于得到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建設神速的上海超級工廠,特斯拉在柏林的工廠建設進程可謂一波三折,受到的「阻擾」包括而不限于:
新冠疫情影響。這個很好理解,特斯拉柏林工廠在 2019 年宣布、 2020 年正式開工,但后來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感同身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工作延期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特斯拉柏林工廠建設也未能幸免。
當地居民和環保組織對工廠建設的不滿和投訴。德國幾家環保組織曾多次把特斯拉告上法庭,起訴理由從建工廠污染飲用水到砍伐樹木、噪音問題,再到影響土壤中的螞蟻搬家、森林中的蝙蝠和蛇冬眠無所不包……
雖然特斯拉后續贏了官司,但工廠土地平整和挖掘工作還是遭遇了不少影響。
冗長的政府行政許可流程。相比中國監管部門為特斯拉上海工廠建設一路「開綠燈」,柏林工廠建設審批流程充分顯示出德國人的「嚴謹性」。直到今天,特斯拉也還并沒有完全拿到所有的工廠建設、投產必須的政府批文。
當然了,德國畢竟是全球汽車制造業的「腹地」,這背后究竟有多少當地車企和政府部門的角力,外人不得而知。
最終,原計劃今年 7 月建成投產的柏林工廠直到今天還沒完全建完,但總之是大差不差了。于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馬斯克從美國急匆匆飛到德國,參加工廠落成典禮的一幕。
相比氣氛嚴肅緊張的股東大會,柏林工廠落成典禮被包裝成了一場大 Party。特斯拉在當地邀請了超過 9000 名居民和他們的孩子,走進工廠感受機器轟鳴。
現場被布置成了一個熱鬧的集市,閃爍的燈光、喧囂的電音、拔地而起的摩天輪,讓人咋一看上去,會以為特斯拉在柏林建的不是工廠而是環球影城。
畢竟是車企活動,不能光吃吃喝喝,試乘試駕也少不了。
在此前上海工廠落成活動上,馬斯克曾激動地「尬舞」。但在柏林活動的舞臺上,不知是不是因為工廠的進度沒那么激動人心,他并沒有再次這樣「喜于顏色」的表現,但選擇了另一種更高難度的表演——用德語演講。
在現場觀眾的眾目睽睽之下,馬斯克用結結巴巴的德語講完了從 Model Y 產品亮點到工廠后續計劃的各種信息。在他斷斷續續的德語演講之間,時不時還摻雜著一兩句英文「 whatever 」 ( 隨便吧 ) 。
而當他每念出一段完整的德文句子,就會引發現場的歡呼和鼓掌。觀眾也不斷地給他加油鼓勁,高喊:「 You can do it !」(你可以的)
總之,一天的典禮活動就在這樣喜氣洋洋的喧囂中落下了帷幕了。至于大家關心的干貨內容,說實話,和幾天前的股東大會一樣零碎。
從馬斯克斷斷續續的德文演講和現場走馬觀花般圖片中,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內容:
目前,柏林工廠已經開始零部件生產,但距離首臺特斯拉車型下線仍需一定時間,因為政府正式審批文件還沒有拿到……而一旦拿到文件,工廠可以在兩小時內開啟車輛生產。
按目前的進度,柏林工廠將在 11 月和 12 月期間正式投產,第一臺德國制造特斯拉會在 12 月進行交付。
工廠自動化程度很高,僅在白車身生產線上就有 445 個機器人。在現場的告示牌上就寫道:「機器人可以執行焊接、鉚接和粘合汽車部件等任務。這些機器人大軍憑借超高的精度和快速的運動,能讓工廠每隔 45 秒就能生產一輛 Model Y 車身。」
有特斯拉粉絲按照這個數據進行了測算,發現柏林工廠滿負荷生產狀態下,每年能生產 70 萬輛汽車。即使拋去 10% 的機器人維護時間,至少每年也能生產 60 萬輛車。
對此,馬斯克的回復是:「柏林工廠有望實現 45 秒持續生產循環。平均每周 75% 的時間可以保持正常運行。如果全天候運行,那就是大約周產一萬輛汽車。」
按照這個說法,柏林工廠每年可以生產多達 52 萬輛汽車,這和此前特斯拉預估的柏林工廠 50 萬峰值產能的目標吻合。
不過,馬斯克也直言:「工廠生產第一臺車很容易,難的地方是大規模量產。」他估計,柏林工廠至少需要一年時間才能達到峰值產量,即在 2022 年年底產能達峰。
可進行對比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目前的年化產能為 45 萬輛,而如今距離其正式投產已經過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在柏林工廠 50 萬產能達峰后,生產能力將超過去年特斯拉在歐洲的全年交付量,屆時歐洲就不再需要從中國進口特斯拉。
不過目前柏林工廠所有零配件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后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零部件都需要特斯拉中國支持。
對于特斯拉工廠,除了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外,大家還普遍關心的一個設備是大型壓鑄機。
2020 年,特斯拉就宣布將用創新造車的方式,使用單體鑄造,將車尾下半部原本 70 多個組件直接鑄成一體,提升生產效率。為了達成目標,特斯拉設計了堪稱世界最大的壓鑄機,在加州和上海工廠都配備了這種設備。
柏林工廠同樣也會應用這樣的壓鑄工藝。同時,馬斯克表示 Model Y 車型的前部分組件也將「很快」使用同樣的工藝,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除了車身,電動車最關鍵的零部件是電池。在柏林工廠現場,特斯拉同時展示了配備 2170 電池組的 Model Y 車身和配備 4680 電池組的車身。
▲ 2170 電池組
▲ 4680 電池組
從圖片上看,4680 電池組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胖」了一圈。根據去年 9 月特斯拉在電池日上發布的信息看,這種電池壽命更長、成本更低、價格更實惠,相關介紹可以參考我們此前的報道:特斯拉電池日:馬斯克的第三版秘密宏圖
特斯拉的目標是給柏林產的 Model Y 配備 4680 電池,目前這種電池僅在美國弗里蒙特工廠進行了試點生產。
同時,特斯拉此前已經提交了投資 50 億歐元(約合 58 億美元)的計劃,計劃在柏林工廠旁邊建設產能為 50GWh 的電池工廠,超過大眾汽車在薩爾茨吉特規劃的 40GWh 產能工廠。馬斯克希望電池廠能在明年年底前實現批量生產。
不過嘛,相信歐洲的消費者想買到 4680 電池版本 Model Y 仍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馬斯克說了,柏林工廠目前電池供應依然來自中國,也或許意味著 2170 電池組的 Model Y 會在柏林工廠先下線。
不知道屆時歐洲人會選擇「早買早享受」,還是愿意繼續做「等等黨」?
對于新車型,馬斯克表示「柏林工廠未來計劃也會生產 Cybertruck 電動皮卡」,但前提是監管允許,并招聘到足夠的工人。此外,「柏林工廠可能會生產更小一號的特斯拉車型」——甭管它叫不叫 Model 2, 反正更小、更便宜的特斯拉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相比有些虛無縹緲的電動皮卡和廉價車型,更確定的是柏林工廠生產的 Model Y 會有新顏色。
特斯拉表示,柏林工廠擁有目前全球范圍內最先進的噴涂生產線,可以提供更多層次的令人驚嘆的顏色,隨著陽光的照射而微妙地變化。
在工廠活動的現場,我們也能看到一臺特殊顏色的 Model Y,只是不知這種有些浮夸的顏色是否會真的出現在量產車上。
最后,既然是特斯拉,當然不能忘了再吹一吹自動駕駛。
馬斯克表示,目前在美國本土測試的特斯拉全自動駕駛測試軟件 FSD beta 將很有可能在歐洲銷售特斯拉車型上搭載,并表示目前的軟件已經「盡可能完美,且接近完成。」
以上就是本次特斯拉柏林工廠落成活動上的所有主要內容了,不知道讀完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幾天前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為特斯拉設立了新目標:到 2030 年,特斯拉電動車年銷售量將突破 2000 萬輛。柏林工廠投產后,特斯拉將完成其美國、中國和歐洲電動車生產制造的拼圖,無疑能為這一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在會議期間,當被問及特斯拉未來是否還會在別的國家建設工廠時,馬斯克說,特斯拉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依然是擴大現有四個工廠的產能,并有可能會在其他地方建設新的工廠,也許會在 2023 年作決定。
而在特斯拉柏林工廠令人眼花繚亂的零部件、機械臂背后,最具象征意義的地方還是在于,電動車先鋒終于把戰火燒到了燃油車的大本營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