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ian市值達到了900億美元,Lucid市值超過了500億美元。這兩家陌生公司是美國造車新勢力企業,目前他們市值均超過了很多頭部傳統車企,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兩家企業都才開始交付,是成為特斯拉的對手還是過眼煙云,一切都是未知,但因是電動車概念,被市場寄予厚望。
原來不只國內造車新勢力被看好,國外造車新勢力同樣“可期”,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造電動車。目前,國內汽車市場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接近10%,預示電動車將持續快速躍升式發展,造車新勢力被看好順理成章。
在電動車風起云涌的同時,電動車充電服務也日趨多元化,其中高壓快充和換電模式備受矚目,前者是解決了充電時間長問題,是技術發展方向之一;后者用物理的方式達成了和加油差不多的充電體驗。兩者殊途同歸。
在蔚來率先開啟換電模式之后,近期全國范圍內的換電站試點已經展開,說明換電模式初步被認可,進入小規模嘗試階段,接下來有可能大面積鋪開,對用戶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如果能像加油站一樣遍布網點,里程焦慮?不存在。
換電,簡而言之是電動車缺電之后,去換電站換一塊有電的電池,機械操作,幾分鐘可以完成。換電站和加油站類似,儲備一些電池為車“補電”,同時給缺電的電池充電,電池循環使用。此外,部分換電站采用了儲能電站模式,使用波谷電,降低成本。
目前換電站推廣受到土地使用、供電網絡、資金投入、安全保證和電池標準等多種因素制約。其中,電池大小、接口、電池替換方式等“百花齊放”,幾家車企也都按自己的路子來。與此同時,各路資本涌入換電領域,可換電站建設標準還未出臺,建設同樣各唱各的調,兼容性很小,大規模投入后效果一般。
現階段換電模式是群雄逐鹿,大家都想搶更多市場份額,從而主導行業標準制定,試點開始后行業標準有望形成。對用戶來說,目前只能被動接受別無他法,同時支持換電的車輛均支持快慢充,影響不大。
換電模式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汽車消費形態,汽車可以分開買,車和電池是分開的,可以一起買回家,也可以只買車租電池,降低購買門檻的同時提供了更多選擇余地,比如可以租更大容量的電池,車輛續航大幅提升,實現不換車增加續航的目的。
實際使用中,換電模式依然不是很友好。目前,北京電動出租車已經大規模采用換電技術,一塊電池續航300公里或350公里,換電對出租車來說解決了因充電轉充電慢減少運營時間的問題,但換電站少、電池電量不飽和等問題同樣突出,被出租車司機廣泛吐槽,特別是冬季續航衰減影響運營。
短時間內換電站密度依然會很小,便捷程度弱;受投資、電網負荷、場地等制約,每個換電站電池數量有限,一般不到10塊電池,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電池“不滿”時常出現;各個品牌間兼容性小,只能去專屬換電站。
相較于增加換電站密度,解決高壓充電技術更為迫切,無論是樁充還是換電站,短時間大電流充電效率更高,可以解決充電時間長、電池周轉慢、電池充不滿的情況,目前800伏充電技術還處于試驗階段,離商用化運營還需要些時間。與此同時,高壓充電對電池提出了更高要求,電池技術需要同步提高。
無論是什么形式的補電方法,對用戶來說簡單、快捷、安全、省錢是最根本的,換電模式同樣如此,眾多資本進入可以加快換電模式升級,對電動車行業是一項利好,至于后續是否有更大發展空間還很難說,和電池儲能技術、充電技術等發展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