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成為我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后,寧夏迎來了新能源井噴式發展。截至2021年底,寧夏全口徑電源裝機容量6214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5.68%。2021年新能源利用率97.51%,超過年度目標2.51個百分點,位居西北第一。

妙嶺750千伏變電站。 田滿潮攝
寧夏地處甘肅、內蒙、遼寧大風帶,風能資源豐富,根據最新風電發展潛力研究評估結果,寧夏90米高度、風功率密度200瓦/平方米以上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5200萬千瓦。十年間,寧夏新能源裝機從最初的85萬千瓦增加到2021年底的2838.72萬千瓦,年均增長40%,新能源裝機規模排名全國第8。
此外,寧夏地勢海拔高、晴天日數多、大氣透明度好、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度高,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256.6~3073.7小時之間,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52%~70%之間,太陽能資源穩定,開發太陽能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根據最新光伏發電發展潛力研究評估結果,寧夏集中式光伏發電技術可開發量約4.54億千瓦,近期發展潛力約5400萬千瓦左右。
在“雙碳”“雙控”背景下,寧夏作出了推動“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的戰略性謀劃、前瞻性部署、系統化安排,寧夏步入能源轉型發展加速換檔、創新提質的超車道。2021年,寧夏新增清潔能源企業數、新能源發電量、清潔能源產業產值增速都實現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長。
同時,寧夏積極搭建送電“橋梁”,作為“西電東送”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夏電網已形成以750千伏雙環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送端電網,截止2021年11月21日,寧夏累計外送電量超過5000億千瓦時。如今,來自寧夏的優質電能源源不斷送往山東、浙江,并通過相關交易機制,分送至四川、重慶、上海等10多個購電省市,為寧夏創造經濟效益超1102億元,每年對寧夏GDP貢獻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