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極材料價格上漲
今年金屬鈷延續了去年年底的漲勢,繼續帶動加工環節各材料售價的提升,下游正極材料的價格也相應上漲,2017年春節后更是呈現了爬坡式增長,鈷酸鋰和三元523的價格最高分別達到了42萬元/每噸和19.3萬元/噸。
盡管5月鈷產品價格小幅下跌,碳酸鋰原料卻迎來上漲,隨著6月上旬海外鈷價又一輪上揚,國內鈷產品報價再度回調,正極材料的價格將維持上半年整體上漲的行情。
基于“收入漲幅-成本漲幅”的分析,截至6月28日,國內四氧化三鈷較年初上漲18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上漲1.4萬/噸,對于鈷酸鋰的總成本增加15.3萬/噸,而售價上漲16.5萬/噸,預計單噸毛利增厚1.2萬。
供需矛盾帶動毛利提升
從上游來看,剛果金的鈷礦資源已被瓜分完畢,手工礦又有關停,未來兩年之內估計很難有大量的供給。數碼電池巨頭ATL與最上游直接簽訂了1.8萬噸的供貨協議,同時國家又陸續收儲了5000噸鈷,驗證了市場對未來鈷金屬供給的擔憂。對于國內鈷加工產業鏈,在鈷礦資源緊缺和環保趨嚴的雙重壓力,鈷鹽有產能無法完全釋放的風險,導致鈷鹽領漲并將向下游尋求傳導。在鈷鹽產量不足的抑制下,正極材料供給已開始出現緊縮。
從下游終端看,手機銷量是鈷酸鋰需求的關鍵。根據IDC預計,2017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增長4.3%,疊加單個電池用鈷量10%的增加,整體鈷酸鋰的需求增長約為6-7%。由于鋰電產品在3C產品中成本占比低,3C數碼終端對正極材料漲價極不敏感,鈷酸鋰的價格對成本上漲的傳遞通暢,在出現供需缺口時毛利有較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