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儲能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
從整個低碳能源系統出發,科學理性看待儲能作用,避免片面追求發展速度而忽視發展質量。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艱難的電力體制改革和完善的電力市場設計。需要從頂層設計上統籌協調、同步推進儲能發展與電力市場化改革,通過政策調整打通儲能多重應用的制度性障礙,加速儲能的商業化進程。“十四五”時期,儲能應納入國家規劃,并且加強儲能與電源、電網和清潔能源發展規劃間的銜接。同時,制定“十四五”儲能專項規劃, 明確各類儲能“十四五”以及中長期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儲能管理體制與發展機制。一是統籌推進電源側儲能項目建設,根據系統的實際需求,結合新能源電站項目,布局新能源+儲能應用項目,為電力系統提供容量支撐和調峰能力以提高系統的靈活性與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發電能力。二是優化電網側儲能布局,通過關鍵節點布局電網側儲能,提升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及大容量直流接入后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和安全穩定水平。三是支持用戶側儲能多元化,圍繞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大數據中心、5G基站、充電設施、工業園區等其他終端用戶,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
(二)完善市場化機制,體現儲能在新的電力系統中的商品屬性
構建以市場為核心的儲能發展機制,體現儲能在新的電力系統中的商品屬性。一是逐步建立儲能價格形成機制。協同推進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通過市場競價形成發用電價格,準確反映電能供求關系,鼓勵儲能參與電力現貨和輔助服務市場,建立容量電價機制和儲能成本補償機制。電力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建立前,價格主管部門應適時健全上網側峰谷分時電價,逐步建立終端峰谷電價動態調整機制,利用高峰、低谷時段市場價差補償儲能運營成本。二是建立完善的儲能價值評價體系。為儲能產業構建公平的政策環境,通過完善的市場機制體現儲能的多重價值。三是創新運營機制,引導建立“新能源+儲能”“用戶+儲能”等發展模式,支持推廣新商業模式、新業態的示范應用。
(三)積極推動儲能技術進步,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路線多元化
當前,實現“雙碳”目標相對清晰的技術路線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 和“ 煤電+CCUS”。儲能以靈活性提供者角色將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技術路線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很長時間內發揮穩定電力系統的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儲能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儲能的技術研發要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路線多元化的原則。一是對短板技術、核心技術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可控。開展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儲能關鍵技術研發,調動各方科研力量對儲能理論和關鍵材料、單元、模塊、系統中短板技術進行攻關,加快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強化電化學儲能安全技術研究。二是堅持儲能技術多元化。除了目前相對成熟的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其他類型的儲能技術也存在突破的可能性,應在推動相對成熟的儲能技術商業化應用的同時,構建儲能技術創新研發平臺,打造一批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包括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在內的發展基金和創新聯盟, 鼓勵源網荷側的其他類型的儲能技術研發、試驗和示范。三是堅持儲能產業鏈培育與技術研發協同發展。通過重大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積極推動從生產、建設、運營到回收的全產業鏈發展。
(四)加快建立并完善儲能技術應用標準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儲能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積極探索儲能在接入、交易結算等關鍵環節的政策,為儲能提供公平的市場環境。完善儲能安全與環保的政策法規。二是加快建立儲能技術及應用標準體系。加強儲能標準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規范儲能不同應用場景標準,建立產業鏈全覆蓋的技術標準體系。三是完善儲能電站在設計、建設、并網運行、調度等環節的規范標準、安全標準體系以及突發應急反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