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保利協鑫正式復牌,旋即受到投資者熱捧,股價上漲后雖出現震蕩,最終還是收于3.600港元,漲幅高達81.82%,市值為902.25億港元。
眾所周知,保利協鑫為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協鑫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是全球先進的高效光伏材料研發和制造商,掌握并引領高效光伏材料技術的發展方向,在多晶硅、硅片等光伏產品上一直保持技術驅動者地位。
2008年,當時我國光伏企業發展非常迅速,但大多集中于技術難度較低的光伏組件領域。上游原材料太陽能級高純晶硅等和市場都在海外,也就是常說的“兩頭在外”。但是保利協鑫打破了這樣的僵局。
當時,保利協鑫旗下的中能硅業,僅用13個月時間就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建成了年產能高達1500噸的多晶硅產線,占比達到了全國總產能的一半。
此后,中能硅業又建設了6000噸級和萬噸級生產線,徹底樹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不僅在國內沒有對手。甚至可以稱為“世界硅王”,2010年和2011年,保利協鑫累計凈利潤高達90億元。
但此后不久,全球光伏產業就進入了“寒冬期”,保利協鑫的巨額產能反而成為了負擔,同時在成本上不如國外硅料企業,保利協鑫由此陷入虧損。由盛轉衰后,保利協鑫還在單、多晶之爭中“栽了跟頭”,就此陷入泥潭。
2020年,保利協鑫在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大漲的背景下,凈虧損竟然超過58億元人民幣,也引起了很多投資者的質疑。
但進入2021年后,保利協鑫迎來了轉機,精心研究多年的顆粒硅技術,開始進入量產階段,并得到了很多光伏龍頭的高度認可。
今年2月2日,保利協鑫連續發布兩則公告。宣布跟隆基股份及中環股份分別了簽訂了91400、350000噸的硅料銷售合同。按照當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1月27日公布的單晶高純硅料成交均價9.06萬元/噸測算,這兩筆合同的預估金額就高達390億元。
而在時隔八月后的今天,硅料價格已一路上漲至約27萬元/噸,按照這個價格重新估算保利協鑫當初的合同,金額已超過1162億元,超過了今日保利協鑫收盤后的總市值。
據悉,保利協鑫顆粒硅生產所采用的硅烷流化床法,相較目前主流的硅料生產工藝,不僅生產技術流程更短、后處理工序更少,且生產電耗降低約65%,項目人員需求降低30%,成本顯著下降。
而保利協鑫本次停牌,則是因保利協鑫旗下江蘇中能2019年簽訂的一份工程采購合約被會計師事務在審計過程中認定存在問題,保利協鑫在今年4月份發布停牌公告,并宣布延期刊發2020年度業績。
在長達半年的停牌期間,我國光伏產業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硅料供不應求致使價格屢屢上漲,硅料企業也由此收獲了巨額利潤。保利協鑫也借此走出了虧損泥潭。
據2021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保利協鑫在上半年實現營收87.79億元,同比增長22.3%;歸母凈利潤約為24.07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如無意外的話,今年凈利潤將超過50億元,重返2010年和2011年的“巔峰”。
在這樣的利好刺激下,本次保利協鑫復牌后暴漲并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在A股上市的的硅料龍頭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市值都超過了1500億元,而保利協鑫距離千億市值,還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