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韓雪,鄧偉,周旭峰等.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的專利分析[J].儲能科學與技術,2022,11(01):335-349.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1.0323
摘 要 為研究石墨烯在儲能領域研究開發的知識產權現狀,以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鋰金屬電池、鈉離子電池、鉛炭電池等電化學儲能體系為切入點,對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技術進行專利檢索,并從全球專利申請趨勢、主要來源國家、各結構部件中應用專利分布、重要專利申請人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以期為我國石墨烯儲能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規劃等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專利;石墨烯;儲能;鋰電池;超級電容器
石墨烯具有獨特的單原子層二維晶體結構,集多種優異特性于一身,如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電導率、熱導率、透光性、強度等。自2004年石墨烯被首次發現,尤其是自2010年斬獲諾貝爾獎以來,吸引了大量研發人員將其應用于眾多領域方向的研究。石墨烯作為一種年輕的新材料,在儲能技術中表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具體應用方向有鋰離子電池、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超級電容器、儲氫等儲能體系。同時,各國政府和相關機構也在積極鼓勵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的研發工作,推進產學研融合,進一步推動了石墨烯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及浙江省石墨烯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發布的《2019石墨烯技術專利分析》顯示,在石墨烯應用技術相關專利中,儲能領域相關專利占比達到22.5%。可見,儲能領域是石墨烯應用研究最為集中的領域之一。
在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大勢下,我國主動提出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在此背景下,以新能源為依托的儲能技術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抓手之一,而突破更為先進的儲能技術就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目標。專利文獻是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數據,本文以專利文獻為分析對象,在綜合考慮研發進展和產業化進程后,選取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鋰金屬電池、鈉離子電池、鉛炭電池等儲能體系中應用的相關專利進行分析,發現石墨烯在儲能領域的專利技術申請態勢,為政府和企業做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與方法
為分析石墨烯在儲能領域的應用現狀,本文按照電化學儲能體系類型對石墨烯應用領域進行分類,并做相應的專利分析。本文分析的數據均來自由北京合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專利數據庫incopat,為獲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專利技術,以標題和摘要作為檢索字段,將專利類型限定為發明專利。本文采用分總式檢索策略,采用關鍵詞與IPC分類號相結合的方式檢索獲取專利數據,具體內容如表1和表2所示。表1為石墨烯應用于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鋰金屬電池、鈉離子電池、鉛炭電池的檢索要素及對應的關鍵詞、IPC分類號。在表1中,鑒于本文部分研究內容為二次電池,且石墨烯目前應用于二次電池電極材料居多,選取IPC分類號H01M4(其含義為“電極”)、H01M10(其含義為“二次電池;及其制造”)加入檢索式。在獲取檢索結果后,通過人工閱讀清理其中的無關項,對與檢索主題密切相關的專利進行人工數據標引,以確定石墨烯應用的儲能體系類型和具體結構部件。本文以專利公開文本作為分析對象,既包括專利申請文本又包括專利公開文本。文中所指專利數量均指專利簡單同族數量,簡單同族指優先權完全相同的一組專利,同一件專利的申請文本與授權文本在本文中計為一件專利。文中專利主要來源國家指專利申請人所屬國家。本文專利檢索截止日為2021年3月31日。因專利從申請到公開,到數據庫收錄,會有一定時間延遲,本文中近兩年數據會小于實際數值,僅供參考。
表1 石墨烯應用于電池體系的檢索要素、關鍵詞及IPC分類號
表2 石墨烯應用于超級電容器的檢索要素、關鍵詞及IPC分類號
2 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專利概況
2.1 全球專利申請趨勢
如圖1所示,石墨烯應用于儲能領域相關專利共計6415件。專利申請開始于2003年,到2009年每年相關專利申請量較少,每年僅有少量申請;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兩位石墨烯研究先驅,全球范圍內掀起了石墨烯研究的熱潮。同時,隨著石墨烯規模化制備工藝的突破,各國政府相繼出臺政策支持石墨烯相關研究,大量的研究團隊涌進石墨烯儲能領域,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相關專利申請進入快車道。2018年當年,相關專利申請量達到1136件,達到歷年最高點。
圖1 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專利申請趨勢
2.2 國家/地區分布分析
本文以第一申請人國籍作為專利申請來源國來分析專利技術起源地。如圖2所示,中國申請人在相關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占比達82.4%。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二、第三的為美國、韓國,占比分別為7.3%和4.9%。日本、德國、印度也申請了一定數量的相關專利。
圖2 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專利申請來源國
分析一件專利的申請來源國及對應的專利受理國,可以知道專利技術的輸入輸出情況(機構)。如圖3所示,中國申請人(機構)在本國的申請量最大,在海外的申請量比例明顯偏低。美國、韓國和日本申請人(機構)在本國和海外均有較多的專利申請。各國均較為重視在美國的專利布局,通過世界知識產權局提交專利申請是各國進行海外專利布局的重要途徑。
圖3 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專利流向
2.3 專利運營情況
人工分析其中1833件有效專利文本的獨立權利要求后獲得圖4。從保護主題來看,有效專利文本中有90.3%的專利為制造方法類專利,產品類專利僅占9.7%。
圖4 有效專利保護主題
另外,從有效專利的轉讓和許可情況來看,發生專利權轉讓的專利占15.8%,許可專利僅占0.4%,專利轉讓和許可比例明顯偏低。
3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應用的專利分析
3.1 全球專利申請趨勢
鋰離子電池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高性能二次電池,但其性能依然難以滿足3C電子產品、電動汽車、規模儲能、電動工具等應用場景對其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及循環性能等不斷提出的更高要求。石墨烯獨特的二維結構和優異的力學、電學性能使其成為一種極具應用潛力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為解決上述問題帶來了新的思路。
如圖5所示,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應用共有專利申請3694件。從2012年開始,相關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2018年當年專利申請達到峰值,申請量達到688件;2019年之后,申請量增長放緩。可見,將石墨烯應用于鋰離子電池在近些年備受關注。
圖5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應用專利申請趨勢
3.2 主要來源國家
由圖6可知,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應用專利申請人(機構)中,中國是主要專利技術來源國,申請總量達3102件,占比84.0%,其次為美國、韓國、日本,分別占比6.4%、4.1%、4.1%。縱觀整個鋰離子電池材料領域,日本、韓國兩國占有技術優勢并擁有可觀的專利儲量。然而在石墨烯應用于鋰離子電池這一技術路線中,日韓兩國則顯得較為謹慎,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遠低于中國。
圖6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應用專利申請來源國
3.3 各結構部件中應用專利分布
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石墨烯目前主要用在正極、負極、導電添加劑、電解質、隔膜、集流體、黏結劑等結構部件。從圖7可知,在專利文獻中,鋰離子電池負極中采用石墨烯材料的專利數量最多,明顯高于其他部件。其次,鋰離子電池正極、導電添加劑也是石墨烯在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結構部件。
圖7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各結構部件中應用的專利申請量
由圖8可知,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應用相關專利申請時間最早,為2007年,并且在后續的技術發展中專利申請數量增長最快、技術密集度最高。相對來講,在正極材料中應用的相關專利申請起步較晚,專利申請增長較慢。可見,科研人員更為關注將石墨烯材料應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這一技術方向。
圖8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各結構部件中應用的專利申請趨勢
如圖9所示,在鋰離子電池中,負極是國內外專利申請人(機構)都最為關注的石墨烯應用結構部件。與國外申請人(機構)相比,中國申請人(機構)在該領域專利申請總量上占有絕對優勢。鋰離子電池正極、導電添加劑也是中國申請人(機構)申請較為集中的石墨烯應用領域。
圖9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各結構部件中應用的國內外專利申請對比
鋰離子電池負極中,石墨烯應用方式通常有兩類,一類是將石墨烯直接作為活性材料;一類是將石墨烯與活性材料復合,以緩解活性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改善活性材料導電性。由圖10可知,直接使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為負極活性材料的專利實際上占比很少,僅為8.3%。石墨烯與硅基材料、金屬氧化物復合,尤其是與硅基材料復合是專利申請最為集中的領域。硅基負極材料因其具有較高理論比容量,被視為比較理想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不少負極材料生產企業均已開始布局硅基負極的開發與商業化。可見,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中大多數還是以與其他活性成分復合的方式存在,將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為電極材料的專利申請量僅占少數。可見,如何讓石墨烯在儲能體系中發揮其最大效用仍然是研發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需要說明的是,部分專利文獻中對與石墨烯復合的活性材料類型沒有特殊限定,在圖10和圖11中將此類專利歸類為“石墨烯/未限定類型活性材料復合物”,圖10中此類專利有120件,占比5.6%。
圖10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各類負極中應用的專利申請概況
圖11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各類負極中應用的專利申請趨勢
將圖10按時間線來梳理可以獲得圖11。可以看出,在2008—2015年,石墨烯在硅基負極和金屬氧化物負極中應用的相關專利申請量及變化趨勢相近。以2016年為轉折點,石墨烯在硅基負極方面的應用相關專利申請量持續走高,而研發人員在石墨烯/金屬氧化物復合負極方面的專利申請熱情則逐漸消退。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直接作為負極活性材料相關專利的申請量則隨時間呈曲折上升態勢。
3.4 重要專利申請人
根據專利申請數量排名,整理出了排名前20的專利申請人(機構),如表3所示。僅從申請數量上來看,排名靠前的專利申請人中有13位是來自中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劉兆平團隊率先開展石墨烯鋰離子電池應用研究,先后提出石墨烯導電漿料、涂炭集流體和石墨烯改性活性材料等研究思路。
表3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20的申請人(單位)匯總
表4展示了申請PCT專利、歐專局專利或者多國專利的申請人(機構)排名。有2位申請人(機構)來自中國,分別是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兩者作為共同申請人(機構)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合作申請了11個專利族。其余8位申請人(機構)則來自日本、美國和韓國。
表4 PCT歐專局及多國專利申請量排名前10的申請人(機構)匯總
從圖12可知,在中國申請人(單位)中,企業和科研單位(科研院所和高校)專利申請量各占專利申請總量的一半左右,可見,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均較為重視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
圖12 中國專利申請人(機構)類型
從專利申請人(機構)來看,石墨烯鋰離子電池相關專利擁有量較多的企業按照主營業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企業鋰離子電池并非其主營業務,這類企業重視知識產權布局和運營,試圖通過石墨烯這種新興材料在鋰電池領域應用,在該領域取得技術突破,建立專利壁壘。這類企業有由張博增、扎木·阿茹娜共同創辦的美國納米技術儀器公司及全球石墨烯公司、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株式會社半導體能源研究所和東麗集團等;第二類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主營業務,申請單位有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株式會社LG化學、三星集團。值得注意的是,在鋰電池材料領域專利申請數量一向靠前的申請單位,如豐田、松下、索尼、三菱、博世等企業并未出現在上述分析的重要專利申請人(機構)中。可見,對于將石墨烯應用于鋰離子電池這項技術,各大鋰離子電池企業態度各異,部分企業試圖通過石墨烯的應用實現新的技術突破,而部分企業則對此項技術持觀望態度。
4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領域應用的專利分析
4.1 全球專利申請趨勢
超級電容器具有充電時間短、使用壽命長、功率密度和安全系數高、節能環保等特點。然而相較于傳統的二次電池,較低的能量密度限制了超級電容器的規模化推廣應用。同時,由于技術的進步,各應用領域對超級電容器在功率密度、充放電時間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具有獨特的二維結構和優異的物化特性,研究人員開始對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進行相關試驗和研究。
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領域應用的專利申請量共計1619件。從圖13可知,2003—2008年期間,相關專利申請數量維持在個位數;2009—2011年,專利申請開始顯現快速增長趨勢;2012年開始進入專利申請快速增長期。可見,鑒于石墨烯的優異性能,并伴隨石墨烯大規模制備技術的突破,將石墨烯應用于超級電容器領域成為熱門研究方向,其中2016年專利申請達284件;從2016年開始,申請量放緩,專利申請數量開始逐年下降。
圖13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領域應用相關專利申請趨勢
4.2 主要來源國家
如圖14所示,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領域應用相關專利主要由中國申請人(機構)申請,占比78.2%,排名第二、第三的申請人(機構)分別是美國和韓國,專利申請占比為8.2%、6.9%。
圖14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領域應用專利申請來源國
4.3 各結構部件中應用專利分布
由圖15可知,在專利申請中,石墨烯主要應用于超級電容器中的電極材料,占比達96.0%,另外有少量專利中石墨烯應用于電解質、隔膜、集流體、導電劑、黏結劑中。
圖15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各結構部件中應用的專利申請量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將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直接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活性材料,另一類為石墨烯與其他活性材料復合。從圖16可知,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相關專利中,石墨烯與其他碳基材料復合、石墨烯與金屬氧化物復合、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直接作為電極材料是申請量排名前三的應用領域。
圖16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各類電極材料中應用的專利申請量
將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直接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活性材料相關專利中,石墨烯大多數具有多孔(氣凝膠、泡沫結構、海綿結構等)、雜原子摻雜、柔性(水凝膠、纖維)、透明等特征,應用場景除常規的超級電容器外,還有柔性可穿戴、微電子設備用微型超級電容器。
如圖17所示,石墨烯/碳基復合物、石墨烯/金屬氧化物復合物、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復合物等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相關專利在2016年及以前申請量增長迅速,到2016年以后則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圖17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各類電極中應用的專利申請趨勢
從圖18可以看出,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中應用石墨烯時,國外申請人(機構)較為關注石墨烯與碳基材料復合、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石墨烯與金屬氧化物復合3個領域,在石墨烯/導電聚合物的石墨烯復合電極領域,國外申請人(機構)關注度較低;國內申請人(機構)則在石墨烯與活性材料復合方面做了更多樣的嘗試,石墨烯與導電聚合物復合物、石墨烯與其他材料復合物(如金屬硫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單質等)領域均申請了較多專利。
圖18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各類電極中應用的國內外專利申請對比
4.4 重要專利申請人(機構)
如表5所示,在專利申請總量排名前20位的專利申請機構中,高校占,17位有1位是科研院所,即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另外有2個企業。
表5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20的申請人(機構)匯總
表6整理了在石墨烯超級電容器應用領域提交PCT專利申請或向歐洲專利局提交專利申請或提交多國專利申請的專利申請人(機構)排名。
表6 PCT、歐專局及多國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的申請人(機構)匯總
如圖19所示,在中國專利申請人(機構)中,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這類科研單位中,占比總計達75.1%,企業專利申請量占比21.4%。可見,將石墨烯應用于超級電容器這一領域,研發主體集中在科研單位中。
圖19 中國專利申請人(機構)類型
從專利申請人(機構)類型來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利申請量遠超企業申請人(機構)。而縱觀整個超級電容器領域,專利申請量一向排名靠前的松下電器、日本貴彌功株式會社、明電舍株式會社、旭硝子株式會社、寧波中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均未出現在上述重要申請人(機構)之中。可見,目前超級電容器企業還未針對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領域應用展開大面積的專利布局。
5 石墨烯在其他儲能領域應用的專利分析
5.1 鋰硫電池
因為單質硫具有很高的理論放電比容量,使得鋰硫電池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同時,鋰硫電池具有材料成本低、環境友好等優點,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二次電池技術。但硫的絕緣性,體積膨脹及充放電過程中產生易溶于電解液的多硫化物,導致鋰硫電池體系仍無法向實用化發展。由于石墨烯不僅可以提高硫的導電性,還可以為多硫化物提供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因此將其應用于鋰硫電池中成為研究熱點。
目前,石墨烯在鋰硫電池領域的應用相關專利共計558件,由圖20可知,2016、2017年是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快速增長期,2018年申請數量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圖20 石墨烯在鋰硫電池領域的應用相關專利申請趨勢
石墨烯主要應用于鋰硫電池的正極、隔膜等結構部件。由圖21可知,將石墨烯應用于鋰硫電池正極中的專利申請量最多,占比為82.1%。在鋰硫電池專利技術中,研發人員集中關注于將石墨烯用于正極材料,來提高正極活性物質硫的利用率,防止多硫化物溶解于電解質中,并提高鋰硫電池的電極導電性。
圖21 石墨烯在鋰硫電池各結構部件中應用的專利申請量
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高度重視鋰硫電池技術的開發,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相比于中國,美國、日本及歐洲在鋰硫電池機理研究和產業化技術開發領域占據更多優勢。聚焦本文所關注的石墨烯在其中的應用研究,根據專利申請總量排名可以列出排名前5的專利申請人(機構),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其中有3位是來自中國的科研單位,有2位是分別來自韓國和美國的企業。可見,中國的研發人員在石墨烯應用于鋰硫電池方面表現更為積極。
表7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的申請人(機構)匯總
5.2 鋰空氣電池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和工業快速發展,化石能源日漸枯竭,同時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開發新型綠色、環保、高效的能源迫在眉睫。鋰空氣電池以其成本低、環境友好和理論能量密度高的優點引起人們廣泛研究。但是,鋰空氣電池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實際應用和商業化前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研究人員嘗試將石墨烯材料進行結構設計優化后應用于鋰空氣電池中,以期改善鋰空氣電池的循環性能、倍率性能、容量特性和能量效率。
石墨烯在鋰空氣電池領域的應用相關專利共計88件,由圖22可知,從2011第一件相關專利申請開始,每年的專利申請數量均較為穩定。
圖22 石墨烯在鋰空氣電池領域的應用相關專利申請趨勢
石墨烯主要應用于鋰空氣電池的催化劑、空氣電極、人造SEI膜等領域。由圖23可以看出,石墨烯應用于催化劑相關專利申請量最多,占比為65.9%。
圖23 石墨烯在鋰空氣電池各結構部件中應用的專利申請量
由表8可知,各專利申請人(機構)擁有的專利數量并不多,排名居首的北京化工大學常州先進材料研究院其相關專利申請量也僅有7件,這與鋰空氣電池目前還未進入商業化階段存在較大關系。
表8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的申請人(機構)匯總
5.3 鋰金屬電池
本節所述鋰金屬電池指以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采用除單質硫、氧氣(空氣)以外的物質作為正極材料的鋰二次電池。目前,石墨烯在鋰金屬電池領域應用相關專利共113件。由圖24可知,從2009—2014年,相關專利申請量始終處于較低位置,2018年相關專利申請量最大,達到37件。
圖24 石墨烯在鋰金屬電池領域應用相關專利申請趨勢
石墨烯在鋰金屬電池中主要應用于人造SEI膜、正極、復合負極、集流體、隔膜等結構部件。由圖25可知,石墨烯應用于人造SEI膜中的專利申請量最多,占比為33.3%,其次為在鋰金屬電池正極中專利申請量較多,占比26.3%。石墨烯應用于人造SEI膜中有利于鋰離子和電子的擴散與傳遞,緩解充放電過程中的金屬鋰體積變化和鋰枝晶的生成,避免生成死鋰以及防止枝晶刺穿隔膜,從而提高金屬鋰負極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
圖25 石墨烯在鋰金屬電池各結構部件中應用的專利申請量
從表9可知,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的專利申請人中有2位來自中國,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和天津大學。
表9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的申請人(機構)匯總
5.4 鈉離子電池
盡管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使用壽命長等特點,但受到鋰資源匱乏因素影響,發展資源豐富、環境友好的鈉離子電池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石墨烯在鈉離子電池領域的應用共有263件專利申請,圖26為專利申請趨勢。由圖可知,2016—2018年是專利申請集中期,由于2019年及以后申請的專利有一部分還處于未公開狀態,所以近3年專利申請趨勢尚不清晰,但從當前數據來看,2019年專利申請量預計將超過2018年。可見,近些年,鈉離子電池領域關于石墨烯應用的專利申請比較活躍。
圖26 石墨烯在鈉離子電池領域應用相關專利申請趨勢
從圖27可知,在鈉離子電池相關專利文獻中,主要采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或者石墨烯復合物作為電極材料,緩解電極材料的體積膨脹問題,從而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循環性能。
圖27 石墨烯在鈉離子電池各結構部件中應用的專利申請量
從表10可知,石墨烯在鈉離子電池領域專利申請量靠前的申請人均為來自中國的高校,其中以陜西科技大學申請數量最多,該校曹麗云團隊共申請相關專利15件。這也從側面說明,對于石墨烯在鈉離子電池領域的應用,目前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相關技術從實驗室跨越到大規模的工業應用仍需時日。
表10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的申請人匯總
5.5 鉛炭電池
鉛酸電池歷史十分悠久,從1860年正式問世至今已有160余年歷史,其制備工藝已十分成熟。在鉛酸電池負極中加入炭材料可以改善鉛酸電池的充電接受能力和活性物質的利用率,此類鉛酸電池被稱為鉛炭電池[17]。而石墨烯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型碳材料,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在鉛炭電池中使用石墨烯材料。
由圖28可知,石墨烯在鉛炭電池領域的應用相關專利共計86件。從2009年開始,該領域專利申請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但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始終不多,申請數量最多的2019年其專利申請量也僅有17件。
圖28 石墨烯在鉛炭電池領域應用相關專利申請趨勢
在相關專利中,石墨烯作為鉛炭電池的負極活性材料應用方式分為三類。①復合,石墨烯與負極活性物質鉛復合,形成包覆結構或負載結構,將該復合材料做為負極活性物質;②共混,石墨烯部分取代負極活性物質鉛,在和膏階段,將石墨烯與鉛粉混合均勻后制作成負極活性物質;③復合后共混,石墨烯與其他材料復合后作為復合添加劑,在和膏階段,將該復合添加劑摻入鉛粉后制作成負極活性物質。從圖29中可知,在專利文獻中,采用共混方式將石墨烯加入鉛炭電池負極的專利數量占比最多,專利數量62件,占比達到72.1%。
圖29 石墨烯在鉛炭電池負極中應用方式的專利申請量
該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的申請人(機構)全部來自于中國,值得注意的是,與前述其他類型電化學儲能器件相比,將石墨烯應用于鉛炭電池專利申請排名靠前的申請人絕大多數為企業,表11中的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超威電源有限公司、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廣隆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為鉛酸電池生產企業,并在目前的鉛酸電池行業中占據一定的市場規模。
表11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的申請人(機構)匯總
實際上,目前鉛酸電池市場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廠商間大打價格戰,而添加石墨烯的鉛炭電池向市場提供差異化產品,將現有的鉛酸電池市場區分為高能電池市場和普通電池市場,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同時成本保持穩定,有利于注重研發的企業把握更多市場份額。石墨烯材料的出現,讓鉛酸電池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6 總結與展望
專利申請數量體現的是知識產權制度中專利技術的確權與保護,由于技術的發展必然伴隨著專利的產生,以專利數量作為統計指標能夠一定程度上體現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的研發熱點和發展態勢。
在技術層面上,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石墨烯應用最為廣泛的儲能體系。其中石墨烯與硅基材料、金屬氧化物復合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研究最為集中的技術分支,側面說明其技術優勢和工業大規模應用的可行性;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石墨烯復合其他碳基材料、石墨烯復合金屬氧化物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相關研究也較為密集,未來或可成為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領域產業化應用的重要方向;另外,石墨烯作為鋰離子電池導電添加劑相關研究也相對較多。在實際產業化進展來看,前述將石墨烯應用于電極材料技術均處于研究或小批量量產階段,石墨烯導電添加劑則是在儲能領域目前最為成熟的產品之一。
就專利技術來源國和專利申請人(機構)類型來看,絕大多數相關領域專利的技術來源國均為中國;其中,除鉛炭電池外,本文分析的其他類型儲能體系中申請人(機構)集中為高校和科研院所。可見目前石墨烯應用于儲能領域的專利技術研發主體集中在中國,并且以科研單位為主,側面可以看出,目前距石墨烯大規模應用于儲能領域仍然未到時機。從專利布局區域來看,中國申請人(機構)的專利布局區域基本集中于中國大陸,在海外的專利布局較少;而反觀PCT、歐洲專利申請的主要申請人(機構),則主要來自于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這說明,相比于國外申請人,國內申請人(機構)在專利申請的海外布局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專利運營方面,雖然目前我國已擁有較大的專利體量,但距離專利權實際發揮作用,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從有效專利文本的保護主題來看,制造方法類專利,尤其是非新產品制造方法類專利占絕大多數,此類專利在發生侵權糾紛時專利權人舉證難度較大,權利人在維護合法權益時將障礙重重。此外,從有效專利的轉讓和許可情況來看,發生專利權轉讓、許可的專利占比明顯偏低,可見專利技術的轉讓和擴散程度處于低位,有相當一部分研發成果與產業實際需求存在脫節現象。
基于前述專利分析結論,筆者認為,為推動我國在石墨烯儲能領域應用的專利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還可以從以下兩點作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1)政府部門應多舉措強化公眾知識產權意識。教育主管部門應增加知識產權課程在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課程中的比重,優化課程結構,提高未來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認知水平;地方政府部門應大力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力度、拓寬宣傳渠道,通過組織培訓、講座、大型論壇等形式,加強研發主體單位最高管理者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主體意識,增加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在宣傳方向上,要注意糾正公眾對知識產權的重保護輕運用、重數量輕質量等錯誤觀念。另外,鑒于政府的政策導向對專利發展走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議政府部門在引導和培育高價值專利產出時,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
(2)研發主體應將專利戰略與研發、市場緊密結合。在技術研發全過程中,通過對相關專利技術信息的跟蹤和解讀,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和熱點技術,制訂和調整技術開發策略,合理進行專利規避。重視專利申請和布局,“產品未動,專利先行”,在石墨烯應用于儲能領域這一新的技術賽道上,研發主體應圍繞核心產品構建自身的專利技術壁壘,為后續激烈的市場競爭奠定基礎。積極強化海外專利布局,通過有效而全面的專利布局為自身產品進入海外市場保駕護航。
第一作者:韓雪(1991—),女,碩士研究生,從事科技查新及專利情報研究工作,E-mail:hanxue@ngicer.com
通訊作者:劉兆平,研究員,從事鋰離子電池研究,E-mail:liuzp@nimt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