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是一個很寬泛的產業,里面涉及的東西有很多,如新能源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新能源汽車等等,里面每一個大的項目都可以在拆分成一個巨大的行業,并且目前只有一家超強公司,多家千億企業,市場龐大。
根據胡潤排行榜2023年新能源民營企業前十;
寧德時代萬億排第一,做電池的。
比亞迪七千億排第二,做新能源汽車和電池。
理想汽車三千億排第三,新能源汽車。
隆基綠能兩千億排第四,光伏產業和組件。
陽光電源一千六百億排第五,光伏,逆變器。
通威股份一千五百億排第六,光伏,高純晶硅。
蔚來汽車一千三百億排第七,新能源汽車
億緯鋰能一千億排第八,電池,鋰電池
晶科能源一千億排第九,光伏和光伏組件
TCL中環一千億排第十,光伏和硅片。
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隨便拆分的一個行業都有很大的市場,如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行業,里面就有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也有七千億的比亞迪電子,這些企業幾乎都是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目前電池行業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電子能夠比比,但是比亞迪的重心還是汽車上面。
光伏產業的市場是超過十萬億的,目前還沒有一家超過三千億的光伏公司,僅僅是幾家千億市值公司,數十家百億,幾十億的公司,這就說明產業門檻不高,沒有產業集中和壟斷,每個公司都有很多的機會,未來十年肯定會出現長期的增長,還要得益于我國碳中和碳達標這雙碳指標,在2035年完成,也就是還有十二年。
新能源產業鏈的市場這么大,那么這些千億企業是如何布局的?
產業公司都有自己核心的業務和技術,這些東西肯定是不能透露出來的,但是某些戰略投資落地都是透明,你要了解它為什么要到這個地方來,地方給出了多大的優惠政策扶持呢?
目前在優惠園區內有很多的補貼獎勵,這也是為什么像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都要入駐很多園區內,享受補貼,一年納稅1000萬,地方補貼450萬,補貼高達90%,能夠有效地幫助企業降低稅負壓力,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一個競爭力。
企業入駐園區其實是一個常規操作,或許有人覺得這有什么新意呀,但是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平臺,能夠提供的園區政策差距非常大,,如果有需要了解全國的園區政策可以關注稅了吧。
能人所不能,就能別人更有優勢,兩軍相攻,你比別人多一口氣,就能更有生存的機會,就能吃下更多的市場,市場這么透明,利潤都差不多,那么只有從其他地方來找尋更多的優勢。地方園區的補貼獎勵就是其中很好的一種,可長期享受到的優惠。了解更多的優惠政策落地請移步關注《稅了吧》#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