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亞迪在上海東方體育館舉行“2017 BYD DREAMS 綠色出行夢想盛典” 攝影/陳芳芳
業內預計: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望保持4%的增速,其流通模式將面臨深刻變革。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汽車大展之一,在此間舉辦的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車展已成為中外車商競相斗艷的“競技場”。在今年參展的1400多輛新車中,新能源汽車有159輛,占比超過一成。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的“2017新能源汽車銷售與服務研討會”聚焦了業內關注的目光。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于凱稱,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2015年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2016年銷量超50萬輛,在汽車總銷量的占比達1.8%,保有量接近100萬輛,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服務、自動化方面不斷提高,迄今其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累積注冊用戶6萬人,累積充電量200多萬千瓦時。
據業內專家介紹,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大致有四種模式,一種是傳統的4S店;另一種是超市式的,一個超市里有多品牌同時銷售;第三個是直銷式的,比如特斯拉;還有一種是將其功能分成兩部分,分別在線上和線下執行,更超前的做法甚至將其分成4份,每項功能獨立開展,有的負責售后,有的負責銷售,有的負責信息化數據,還有的負責信息反饋,這種模式通常被用作大客戶的整體解決方案。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車基本不需要一些日常的維修和保養,因此未來經銷商的發展模式可能會從原來的“銷售—維修”向“展示—體驗”轉變。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在技術上顛覆了傳統汽車的模式,未來還應繼續深化在銷售、推廣及服務等方面的變革,只有在生產、流通、服務等各個環節都打破桎梏,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才會真正再上一個新臺階。
按照國家計劃,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在2017年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二成,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有望徹底告別補貼。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席專家張永偉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興業態,不但改變了汽車行業的發展模式,還帶動了信息技術、物聯網、能源、材料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發展。但另一方面,現在有許多新能源車企都是依靠政策補貼、行業補貼等來實現生存和盈利的,這樣的發展模式容易掩蓋很多問題。當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后補貼時代”時,大家需要比拼的就是內功。
根據“《中國制造202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路線”預測: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約占汽車總銷量的7%到10%,保有量超過500萬輛;2025年,其銷量約占汽車總銷量的15%到20%,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與會專家表示,對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業的發展前景抱有極大信心。在政策推動和市場拉動下,隨著技術快速提升、產品逐步豐富、充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逐漸提高。
同時,中國新能源車必須走出曾經的“安全區”,以更好的服務、更優秀的品牌和更強大的技術作為突破口,讓舒適的用戶體驗和良好的口碑成為檢驗新能源汽車的最終標準。
來源:中新社 作者:閆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