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剛從2017上海國際車展參觀回來的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一見到中國工業報記者就談起了他的觀后感:“我認為,汽車能源的多元化替代符合我國國情,除了現在大力推行的電動汽車,甲醇汽車的發展也應受到關注和重視。”
“甲醇部長”如何看待汽車能源的多元化
談起與甲醇汽車的結緣,何光遠說還是在1997年他從部長位置退下來后的一次山西之行。在當地負責工業的領導陪同下,他走訪了運城、晉中、榆次的幾家煤化工企業。當了解到煤化工產生的甲醇可替代汽油時,何光遠大感興趣,自此開始為甲醇汽車的推廣不遺余力地鼓與呼,由此也獲得了“甲醇部長”的美譽。
何光遠指出,我國迅猛發展的汽車行業面臨兩大制約,一個是能源,一個是環境。由于我國石油增產有限,新增的汽車用油主要依靠擴大石油進口來支撐,對外依存度增至60%,給能源安全帶來隱憂;而嚴重的霧霾天氣也加深了人們對現有能源結構對環境影響的憂慮。
在何光遠看來,此前我國曾在東三省和河南、安徽及周邊推廣乙醇汽油,鼓勵發展生物柴油,積極推廣車用天然氣;如今又大力推廣電動汽車,這些都是在改善環境和減輕交通能源對石油的過度依賴方面進行的有益探索。
他認為,內燃機仍是目前所有動力裝置中“比能量”最高的,未來30年甚至50年,動力系統中以內燃機為主的狀況難以改變。作為汽車、農機、工程機械、軍事裝備的主要動力,2016年底,全社會在用的內燃機總功率為24.38億kW。因此要節能減排,首先要重點抓好內燃機自身的技術進步,內燃機的節能潛力還很大,如汽油機“缸內直噴技術”的引入就能提高10%~15%的能效。
何光遠說,之所以強調車用能源替代目前應以內燃機的燃料替代為主,是因為內燃機的社會保有量巨大,燃料替代與內燃機的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的方向具有延續性和一致性,效果顯著、代價低。
甲醇替代的出發點是我國“富煤”的資源現狀
何光遠談到考慮甲醇替代的基本出發點時指出,從我國的資源現狀看,是缺油、富煤、少氣,未來30~50年,我國煤炭在總消費中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因此,實現煤炭的高效、潔凈、綜合利用,就成為我國能源以及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問題。
根據研究和實際應用得知,熱電聯產可使煤炭的能源利用率達到70%,而比“熱電聯產”能源利用率更高的技術——煤電化“多聯產”技術,也有煤化工專家稱此技術為“能化共軌技術”,可使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達到85%,除發電、供熱外還產出甲醇。
何光遠說:“甲醇作為基礎的化工原料,除可為內燃機提供燃料外還可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所以發展甲醇汽車是和我國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和綜合利用緊密聯系的。我們強調‘統籌兼顧’,能源體系中的煤炭和動力系統中的內燃機如何實現統籌兼顧?甲醇替代恰恰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甲醇汽車在山西的實際運營獲得成功
談到我國甲醇汽車的發展成果,何光遠首推山西的運營實踐。
據悉,山西省對甲醇事業的重視和支持始于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山西省甲醇汽車領導小組”成立。進入新世紀,山西省歷任省長都兼任省甲醇汽車領導小組組長。2012年1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的通知”,啟動了山西省、陜西省和上海市的甲醇汽車試點工作,隨后將貴州和甘肅兩省也納入試點范圍。
此后,山西省新能源汽車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晉中節能監察支隊,從滿一年和滿兩年運行的甲醇出租車中分別抽取車輛進行全面檢測,并圍繞運行中的甲醇出租汽車共開展四個方面的檢測和監測。從數據采集報告、車輛檢測及整體推進情況看,試點運行平穩正常,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山西省經信委組織專家進行的比對評價顯示,甲醇汽車在經濟性方面,燃料費用是汽油車的60%左右;在環保性方面,各項指標比國四標準的限額值低40%~50%,部分指標達到國五標準;在安全性方面,通過環境監測和人員體檢,沒有發現對試點涉醇人員有影響,對爭議較大的甲醛排放,經檢測最高值為工信部給定限額值的6%~10%;在車輛的舒適和可靠性方面,整車檢測中最高車速、加速性能、爬坡性能均與設計指標相當,維修情況與其他車輛基本相當。
何光遠告訴記者,他曾經親自到山西一個運輸公司調研,了解到運營的汽油車從郊區跑到市區,如果票價是4元,那同時運營的甲醇車的票價就是2元。“老百姓不僅省了錢,還聞不到汽油味了。”何光遠笑著說道。
從2008年開始,山西省對“在用車甲醇化改造”實施政策鼓勵。獎勵措施執行了3年,補貼標準是:大型公交車每輛補貼一萬元;小型車第一年改裝的補2000元/輛,第二和第三年改裝的補貼減半,此后不再補貼,完全市場化。2011~2015年,山西省境內共計改裝甲醇汽車16000輛,補貼總額2250萬元。
甲醇的安全性一直是業內關注的問題。何光遠特別介紹說,國內外尤其是近十幾年來我國大量甲醇應用實踐表明,規范使用甲醇燃料是安全的,每次示范過程中均未發生由于甲醇燃料引發的“中毒”事件。
何光遠指出,“在用車甲醇化改造”的快速發展,一是說明改裝技術是成熟的、可靠的;二是為最終用戶降低了燃料成本,受到市場的歡迎;三是推動了清潔能源的消費市場。
據山西省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統計,僅山西省內改裝車消耗的甲醇就達到28.7萬噸,相當于一個中大型甲醇企業的產能。何光遠指出,甲醇燃料的消費,既支持了煤炭企業又支持了煤化工企業,發展了當地的經濟。
推廣甲醇汽車首要是觀念創新
何光遠認為,推廣甲醇汽車,首先是要在觀念上認清問題。他指出,實現汽車能源的甲醇替代,既是個能源問題,也是個經濟問題,有利于產煤大省經濟的轉型升級。從國家層面看,是減少石油依賴、解決國家能源安全的問題;從產業發展看,是立足資源稟賦、著眼轉型升級、落實在清潔高效利用上;從經濟上看,有利于擴大就業、改善民生。
何光遠表示,在中國發展甲醇汽車,是在為煤炭產業找出路,為煤化工產業找市場,創新出一個市場。我國現已形成的甲醇產能超過7000萬噸,新增產能集中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甲醇汽車率先在西部省區推廣起來,就會形成從煤炭、汽車的生產,到汽車和車用甲醇燃料市場的產業鏈和消費鏈,這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很好的樣本。
在談到發展路徑的問題時,何光遠指出,甲醇汽車的生產不屬于高端制造,但是推廣甲醇汽車,則是充分體現了質量、效益、環保的新常態下的發展理念。2015年10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了《車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設規范》和《車用甲醇燃料作業安全規范》的通知,并且已經頒布實施了甲醇燃料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表明甲醇已經具備了在車用燃料市場運行的依據和條件。
何光遠認為,甲醇汽車的發展需要兩條腿走路:
一個是工信部組織的甲醇汽車試點,要嚴格按照已頒布的文件和要求認真執行。試點已經開展了3年多,運營試驗和檢測數據很有說服力,應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逐步走向市場化;并且一定要突破甲醇汽車只在示范試點上打轉轉的怪圈。
再一個就是發端于民間的“在用車改造”。改裝車市場發展的關鍵是要規范起來,改裝技術也要實現提升。簡便、易行、低成本是市場的追求,如果完全被這種氛圍所控制則很難實現技術突破和提升。改裝企業在多年的市場發展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具備了實現技術提升的基礎,缺少的是實現提升的條件。目前在用車“甲醇化改造”實現技術提升的有效途徑,是與整車制造企業開展合作,實現技術融合與對接,完成改裝技術從普適性到精準性的過渡。
“改裝企業規模較小,獨自實現與整車企業的合作有一定難度。政府部門要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局出發,搭建平臺,協助這些小企業與整車企業建立聯系、開展合作,使這一來自民間的創新得到健康發展。”何光遠強調。
最后,這位“甲醇部長”滿懷期待地說:“我們曾經提出過的‘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替代’的能源戰略,現在看仍然符合中國的實際。甲醇汽車有它特有的優勢,國家應高度重視,各地區省份也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