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勢新能源成立于2011年2月16日,其主營業務包括乘用車、電動車、汽車電動傳動系統、車用動力系統及座位少于9個的乘用車零部件的設計和研發等。公司由比亞迪和戴姆勒投資合資建設,雙方各持股50%。自騰勢新能源成立以來,雙方已經對該公司多次增資。
2012年12月、2013年8月以及2014年3月,比亞迪分別對騰勢新能源進行增資4.5億元、1.5億元和2.8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戴姆勒投資以相同的比例對騰勢新能源進行增資,雙方保持著50:50的持股比例。本次增資后,騰勢新能源注冊資本增至33.6億元。
據了解,此次股東雙方的增資主要用于騰勢新能源的營運資金,以緩解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而引起的補貼回款周期延長對騰勢新能源營運資金的影響。“騰勢汽車”以德國戴姆勒全球領先的汽車制造技術及比亞迪全球領先的電池技術,未來市場競爭力相當大。
然而盡管如此,騰勢新能源的業績情況卻不太樂觀。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度騰勢新能源的營業收入為4.32億元,凈利潤虧損12.99億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為30.87億元,凈資產為3330.3萬元。首季度公司營收為637.7萬元,虧損7250萬元。
騰勢新能源的遭遇在整個新能源車領域不是個例。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政策的調整令不少新能源車企陷入了發展的困境。此前,由于存在騙補行為,蘇州金龍被追回補貼資金以及被罰金額差不多7.8億元,導致蘇州金龍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陷入階段性發展困境。
2016年10月12日,金龍汽車發布了一份向控股子公司提供借款公告。經公司董事會同意,金龍汽車將為控股子公司蘇州金龍提供5億元的借款,用于蘇州金龍補充流動資金。此外,金龍汽車還聯合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和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為蘇州金龍提供35億元的擔保額度,幫助蘇州金龍渡過難關。
今年以來,補貼事后清算以及三萬公里硬性標準的出臺,新能源車企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政府補貼政策調整帶來的資金回籠壓力。今年,只不過是新政實施的首年,隨著補貼退坡力度的逐步增大,新能源車企的生存環境將更加艱難,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在新能源車企中將成為常態。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依靠母公司輸血渡過難關固然是不錯,然而真正有騰勢新能源以及蘇州金龍那樣“富二代”背景的新能源車企畢竟不多。
來源:動力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