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的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是一次發展的契機”京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謝文龍在接受中國充電樁協會專訪的時候說。
近年來,面對充電樁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京能加速市場產品結構的調整。在2016年完成了湖南工廠整體建設完工并開始投產運營、公司與長江證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重動IPO上市儀式,正式吹響向資本市場邁進的號角、公司開始立足隆回,把業務開始布向華北、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這些顯著的成績。除此之外,京能還在技術上取得了較大的優勢:充電樁模組目前市場上廣泛的都在10—15KW一個模組,但京能的可以做到20KW;自主研發的管理后臺,智能化控制;可充電樁設備可以增容。
隨著技術進步、政策扶持以及企業投入增加,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近兩年迎來了跨越式發展。而且我國發展以純電動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政策路徑日益清晰,這意味著充電樁后續將不可避免地迎來建設高潮,迎來建設高潮的同時充電樁市場又面臨著哪些挑戰和機遇呢?
京能新能源副董事長謝文龍認為未來的挑戰和機遇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目前整個充電樁市場,尚無確切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現在只是處于賣樁的搶市場的階段,這是生產制造的路子,這是現在目前市場在追逐的,但未來是充電樁衍生出來的充電、數據應用、汽車金融服務等衍生應用領域和設計以充電樁為底層的生態閉環業務模式才是企業的未來,也就是說怎么構建以充電樁以底層應用的衍生服務,怎么構建自己的商業模式將決定著企業未來可以做多大,走多遠的。
2.整個行業也是處于一個投資期,離真正盈利階段還有一段路要走,企業的各項資本投入也很大。
3.國有資本、央企、大型產業集團覬覦新能源市場,雖然說目前整個行業處于發展萌芽階段,但整體的競爭也不小,同時也有很多市場還有待開拓的,目前的階段就是搶市場階段,市場有了,剛剛說的衍生服務才有的做;或者市場拿不下也可以做一些專業的充電樁運營服務,也可以同時去做的。
4.目前政府有一些對充電樁的政策補貼,但補貼會逐漸收緊,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如果企業又尚無很大的利潤空間,這也是企業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5.最后一個就是行業雖熱有各路資本,但目前行業沒有龍頭,沒有哪一家充電樁企業有行業話語權,我們都機會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同時謝文龍還指出對于充電樁行業最關注的首先是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也會拉動充電樁的建設,政策上國家也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運用,在國家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到2020年,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在100萬輛,去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售50.7萬輛,以現在的速度,到2020年實現這一目標,還有一定的困難,可能會在2022年以后才實現這一目標;目前全國的公共充電樁數量也超過了15萬個,但與新能源汽車1:1的匹配目標,還有非常大的距離。其次是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督促各地出臺并落實專項規劃與建設運營管理辦法,有效利用資金來支持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發揮行業中介組織和產業聯盟等方面的作用,推動充電設施互操作性的檢測與認證,構建信息服務的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謝文龍在針對市面上充電樁空置率很高,但是消費者還說充電不方便是因為目前大型的集中充電的站少,主要的一些充電樁目前還是集中以高端寫字樓、政府事業單位、專用車領域,像一般小區或公共服務區布局充電站是明顯不夠的;怎么在公共區域合理布局充電站,這個也需要政府聯合眾多部門做出專項規劃的,不過我相信未來在各級政府出具專項規劃等各項配套制度建設下,幾年這一消費者的訴求會得到滿足的。”

京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副董事長 謝文龍
對于公司為什么選擇在今年2月份啟動IPO上市儀式?是因為目前證監會也在提注冊制,但注冊制一時半會說實話還難以推行下來,從審核制到注冊制,我覺得會有一個過渡期讓市場接受的,另外目前上市排隊的企業700多家,按照目前證監會的審批速度,估計還得審批3年多的時間,這3年期間還會沉淀一些排隊企業的;我們也是利用國家對貧困縣企業給予優惠的上市輔導政策,實現曲線救國,爭取在政策窗口期內把企業推向資本市場,二是謀求上市也是符合集團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我們也是按照集團制定的戰略路線一步步的在走著,目前公司也順利了進入了股改階段的。三得從兩個角度說的,一是從工業時代,一是資本時代,我覺得兩個目的不太一樣,至少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1.工業時代的上市目的其實很簡單的,企業做大了,然后謀求上市,上市集資,擴大自己的企業版圖,再就是利用上市的影響做自己的品牌,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向現代企業治理結構靠攏,適應國內外的競爭。
2.在資本時代我覺得上市的目的不僅僅是以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企業實現資本運營的第一步,利用資本市場帶來的優勢進行資源整合,謀求產業鏈的完善,打通產業布局,加強產業深度,這也是符合任何一個產業發展規律的,而事實上國際上任何一個做大做強的企業都是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