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能源咨詢機構雷斯塔能源發布研究報告稱,雖然供應鏈問題推高了可再生能源項目成本,但隨著各國競相發展安全且負擔得起的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繼續大幅增長,加之歐洲地區的高電價大幅縮短了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回報周期,預計將有大量資金出于純經濟性考慮進入可再生能源行業,進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雷斯塔能源預計,今年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會達到4940億美元,超過4460億美元的油氣上游投資規模,為史上首次。
雷斯塔能源的預測與另一家咨詢機構DNV GL不謀而合。DNV GL認為,從長遠來看,煤炭的短期增長無法與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電氣化和碳價格上漲的趨勢相抗衡,能源市場的動蕩不會顯著改變到本世紀中葉的脫碳路徑,全球能源轉型最強勁的動力來自太陽能和風能成本的迅速降低,其效益超出了短期內能源系統受到的負面沖擊。
在氣候目標的驅動下,盡管面臨疫情反復、地緣局勢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供應鏈紊亂等諸多挑戰,全球可再生能源依舊蓬勃發展,勢不可擋。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能源投資有望同比增長8%以上,達到2.4萬億美元,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投資水平。增長將主要來自清潔能源領域,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可再生能源和電網,以及相關的能源效率技術。投資強勁增長的原因在于主要經濟體加大了對清潔能源的財政扶持力度。
今年以來,盡管化石燃料價格不斷攀升,世界油氣生產商可用資金增加,但在低碳轉型壓力下,BP、道達爾、殼牌等石油巨頭均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氫能、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領域,加快轉變依賴化石燃料的盈利結構。如BP于今年7月決定收購位于澳大利亞的亞洲可再生能源中心40.5%的股權;雪佛龍于今年6月表示,公司將投資建立氫能業務板塊,到2028年將在綠氫和藍氫方面投資25億美元;道達爾能源公司則宣布收購印度阿達尼公司25%的股份,雙方計劃10年內在綠氫領域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在印度建設“世界上最大的綠氫生態系統”,2030年實現年產100萬噸綠氫;阿美公司的目標則是1200萬千瓦風能和太陽能裝機等。
國際能源署表示,烏克蘭危機升級引發的能源危機可能加速全球綠色能源轉型進程。面對能源危機,許多國家除了向消費者提供應對能源價格上漲的短期保護措施外,還試圖加快能源結構變革。如果這些變革措施得以實施,到2030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將增加50%,達每年2萬億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