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現“懸崖式”下滑。據公開資料,與2016年同期相比,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74.4%,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完成4978輛,比上年同期下降67.8%,其銷量在新能源汽車銷量中占比88%。對于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的原因,除受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坡及春節影響外,補貼退坡也是一大關鍵因素。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井噴式發展。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超過50萬輛,同比增長53%。然而,盡管產銷量一年更高過一年,并且以高于傳統汽車數倍的速度增長,但2017年1月份新能源汽車還是像上一個年度的頭一個月一樣,迎來了一個“開門黑”。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6889輛和5682輛,同比大幅下降69.1%和74.4%。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乘用車產銷數據為例,純電動乘用車1月銷量環比上月下降90.25%,比上年同期同比下降48.90%;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1月銷量比上月環比下降68.36%,比上年同期同比下降63.16%。
與之相呼應的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中明確指出,2017至2018年新能源汽車執行新版補貼政策,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2019至2020年中央及地方補貼標準和上限在2017年的基礎上再降20%。與此同時,1月8日,相關管理部門通知汽車生產企業多批產品重新申報并核定,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批次內之前已經過關的新能源車型均已作廢,各地方的補貼目錄也將隨著最新的名單進行調整。
對此,在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態,將會同財政部等部門研究調整補貼的政策,提高企業和產品進入的門檻,完善補貼資金的申報程序,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事實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幾年無論是關鍵技術、產品質量,都有較大的提升,行業相關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無論是從消費者的訴求還是日益嚴峻的城市污染問題,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前景都是被看好的。”業界資深人士沈宏銘指出。
如何通過政策的扶植提高新能源汽車內在的驅動力,而非依賴財政補貼,一直以來都是整個行業思考的難題。顯然,在“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將面臨真正的市場考驗,必須練好內功。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以及國家補貼政策的改變,新能源汽車市場慢慢形成以消費者的選擇來促進企業競爭的局面。而競爭將會激勵和倒逼企業必須持續提升自身的研發能力,掌握核心技術。
對此,苗圩進一步指出,工信部將跟財政部等有關部門一起來研究調整補貼的政策,提高企業和產品進入的門檻,完善補貼資金的申報程序,同時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銷售使用環節的在線監管,用這些辦法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們要趨利避害,鼓勵和支持合法合規的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加入到結構調整的工作和行動當中來。”苗圩說。
而隨著新能源車企的研發和技術提升,制造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階段。汽車的消費日趨個性、多元的特征將會促進企業打造品牌優勢,加強核心技術創新,帶動上下游產業投資,貫通包括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等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建立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