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8月16日),理想汽車(原名車和家)宣布完成5.3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美團創始人王興領投、今日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等跟投。至此,理想汽車已累計完成15.75億美元(約37億元)融資,投后估值29.3億美元(約206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保守估計已融資超過270億元。但現狀是一些新勢力是資本的寵兒,另一些卻苦苦掙扎在生死線上,資本正在加速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
今年融資已過270億
理想汽車2015年7月創立,旗下首款產品理想ONE定位中大型增程式SUV,據悉將于10月啟動正式量產,11月開啟用戶交付,經過對增程電動系統的不斷調教和優化,NEDC綜合續航里程提升至超過800公里。
從車型配置和定價看,其對標寶馬X5、奔馳GLE、奧迪Q7等豪華汽車,舒適性、智能駕駛等方面也遵循了豪華路線。這一市場恰是國內自主品牌一直想深耕而未拿下的地盤。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多家造車新勢力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3月8日,威馬汽車完成了總額30億元的C輪融資,打響了造車新勢力融資進程的“第一槍”。此輪融資由百度集團領投,太行產業基金、線性資本等參與投資。至此,威馬汽車累計融資金額已近230億元。
隨后天際汽車、合眾汽車在上海車展上分別宣布獲得超過20億元的A輪融資和30億元的B輪融資。5月份,又有包括愛馳汽車、博郡汽車、新特汽車等在內的多家造車新勢力獲得融資。
5月底,蔚來汽車與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蔚來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新的實體“蔚來中國”,并向其注入特定的業務和資產。而北京亦莊國投將通過其指定的投資公司或聯合其他投資方對“蔚來中國”以現金方式出資人民幣100億元,以獲取持有“蔚來中國”的非控股股東權益。
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僅公開信息顯示的造車新勢力融資金額已經超過23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22億元幾乎翻倍增加。算上此次理想汽車的融資,造車新勢力今年以來融資額已經超過270億元。
今年以來部分造車新勢力融資情況
時間 | 品牌 | 投資方 | 融資規模 |
3月8日 | 威馬 | 百度集團領投,太行產業基金、線性資本等跟投 | 30億元 |
4月13日 | 天際 | 大型上市公司領投,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產業鏈上下游資本和專業投資機構跟投 | 20億元 |
4月22日 | 合眾 | 政府產業基金領投,戰略投資資本跟投 | 30億元 |
4月30日 | 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 | 美國商業銀行Birch Lake領投 | 2.25億美元債權及信托融資(15.15億元) |
5月16日 | 新特 | 重慶長壽區相關產業基金領投,多家機構跟投完成 | 未公布,2018年5月,獲A輪約數億美元融資,由鼎暉投資領投; B輪融資后,估值超過百億美元 |
5月28日 | 愛馳 | 明馳基金 | 10億元 |
5月28日 | 蔚來 | 蔚來汽車與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蔚來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新的實體“蔚來中國”,并向其注入特定的業務和資產。而北京亦莊國投將通過其指定的投資公司或聯合其他投資方對“蔚來中國”以現金方式出資人民幣100億元,以獲取持有“蔚來中國”的非控股股東權益 | 100億元(框架協議) |
5月30日 | 博郡 | 銀鞍資本、盛世投資、中科產業基金、住友商事、 寶時得、浦口高投、園興投資等 | 25億元 |
5月30日 | 奇點 | 奇點母公司——智車優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新增近633萬元,新增三家企業股東,包括安徽省國資委控股的安徽金通新能源汽車 | 633萬元 |
8月7日 | 零跑 | 金華中車智慧物聯新能源產業投資中心 | 3.6億元 |
8月16日 | 理想 | 美團創始人王興領投,字節跳動、經緯創投、明勢資本、藍馳創投、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等跟投 | 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 |
合計 | 超過270億元 |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不差錢?只差錢?
從表面上看,融資金額的增加表現出一種良好態勢,但背后隱藏著造車新勢力未來艱難的發展。
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資本是“活下去”的血液。隨著“雙積分政策”來臨和市場補貼政策收緊,傳統車企開始大量投放新能源車型,造車新勢力們將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表現之一是,從下半年開始,裁員、欠薪、停產等一些新勢力的資金鏈問題開始顯露。
據報道,由于C輪融資遲遲未能到賬,導致拜騰汽車不得不在各地進行裁員。一汽夏利一則公告更是把拜騰資金嚴重緊張的事實公布于天下。
小康股份在2016年投入3000萬美元在美國硅谷成立的電動汽車SERES。近日公司宣布在美裁員,同時,在美國市場的首款產品發布也已暫停。相關報道:虧損2.8億、融資不利、海外受挫,小康股份難“小康”
長江汽車更是在7月初發生被員工堵門討薪事件;前途汽車自2月份起就已經發不起員工工資;游俠汽車則被報出工廠建設已停工半年;近日,國金汽車被曝出以放長假的形式變相裁員,同時還拖欠員工的薪金。據介紹,國金汽車在今年已放了兩次長假。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在4月份公開稱:“新勢力的融資窗口期將會在一年內關閉。”李想表示,在一年內會有大批企業淘汰出局,90%的投資人都會損失慘重。在他看來,目前初創車企中的頭部公司都還未能盈利,一年后不會有人再投資新的標的。
活不過三家?資本加速生死存亡
業內表示,現階段所有造車新勢力均面臨資金緊張問題,大部分車企都是根據階段性發展才找投資商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野蠻生長至今,全國已有480多家造車新勢力,其中發布品牌的至少有六七十家。但目前,實現量產的品牌只有蔚來、威馬、小鵬、合眾、新特、云度、前途、電咖、零跑、漢騰、國金、國能等十余家。
部分造車新勢力品牌
對于造車新勢力是否實現上岸的一個重要判斷基準點,在于何時能夠實現自我造血能力。現階段來看,即便是已經實現量產交付的幾家頭部造車新勢力,距離這一基準點也遙遙無期。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銷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小鵬汽車、威馬汽車和蔚來汽車,上半年銷量分別為9596輛、8747輛和7481輛。三大品牌半年累計銷量均未能破萬。
造車新勢力生產周期長、研發占比高,短時間內要盈利十分困難。特斯拉虧損15年之后,到了2018年才首次轉虧為盈。頭部企業蔚來汽車第一季度凈虧損超過6億元,三年來已累計虧損將近200億元。
有觀點稱,造車新勢力中最終活下來的不超過三家。目前來看,已經上場開啟造車之路的公司還處于加速洗牌中。按照樂觀派預估,2020年將是眾多造車新勢力生死存亡的第一個時間節點。然而,從當前市場環境變化速度來看,大多數的造車新勢力們或將很難度過今年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