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充電樁設施是新能源汽車出行的續航“糧草”。但在實際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新能源汽車先爆發,而配套的充電設施卻落后汽車產業發展幾年。而跟不上發展步伐的充電樁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腳步。
車樁比例失衡,新基建風口下的充電樁市場
截至2019年末,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1.9萬個,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車樁比約為3∶1,距離國家規劃的“車樁比1∶1”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解決車樁比失衡問題尤為重要。
因此,今年來,國家推動新基建,其中就重點提及充電樁設施。
4月14日召開的“2020年全面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集中聯動開工視頻會議”上透露,國網計劃投資27億元項目,分布在北京、青海等24個省(市),新增充電樁7.8萬個,其中居住區充電樁5.3萬個、公共充電樁1.8萬個。
而此次啟動建設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投資規模3.6億元,在北京、天津等18個省(市)集中聯動建設126個項目。其中,國網北京電力將開展新型基礎設施1632個充電樁建設工程。
對此,劉永東指出,“比去年的投資翻了一番,這是響應國家‘新基建’號召,拉動內需增加投資的一個體現。”
據該公司預測,7.8億的投資能帶來超200億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如果這個估值是合理的,對于當下的新能源汽車而言,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除了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李立理還認為,“能源互聯網真正落地的并不多,還需要找到一個帶動全局的突破口。相比工廠、小區等載體,充電樁更易于統一標準并快速推廣。因此,它最有條件成為未來能源互聯網變革中的第一個突破口。”
且不論充電樁投資是否能帶動新能源汽車超200億的消費,但從充電樁細分市場來看,OFweek鋰電網認為,該項投資將能帶動充電樁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發展。這其中,就包括插座、IGBT、充電模塊等設備生產商和充電樁、充電站等充電運營商以及下游的整體解決方案商。
重組半導體業務,比亞迪igbt業務發展迎來節點
丘吉爾說過,不要浪費一場危機!每一次危機,都隱藏著機會。這次疫情來得突然,打得大部分車企措不及防,復工,銷售等問題影響著但比亞迪通過自產口罩,盡快復工。
回顧比亞迪發展,先后經歷了經銷商退網和 EV 乘用車 LFP 轉三元的兩次重大危機。但憑借公司快速反應調整和技術積累,突破困局。歷史磨難鑄就其卓越基因。
就在4月14日晚上,比亞迪公告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重組完成,并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該公司將比亞迪半導體業務深度聚合,同時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多元化股東結構,積極尋求于適當時機獨立上市。
對于這項業務整合,比亞迪是通過下屬子公司間股權轉讓、業務劃轉,比亞迪完成對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微電子(即現在的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的公司內重組。比亞迪微電子受讓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并收購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智能光電、LED光源和LED應用相關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業務主要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有“電動車CPU”之稱的IGBT業務,也處于上述平臺中,且未來將擴大外供。靠近比亞迪的人士向OFweek鋰電網表示,得益于比亞迪汽車產業的完備性,比亞迪IGBT業務占有發展先機,其半導體業務或將迎新的歷史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