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合肥日報了解到,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發展“雙試點”城市,今年合肥供電公司已經試點建成全省首批“會思考”的充電樁群,可對市民充電需求時間進行優化分配與引導,做到了既方便又省錢。

結合城市能源特點,合肥供電公司正進一步深化能源大數據,打造更加快捷、方便的智慧充電網絡服務廣大新能源車主。通過前期調研,今年在部分小區,試點建設了安徽省首批30臺有序充電樁群。在小區變壓器不擴容條件下,增加了25%充電樁位,降低用戶33%充電成本,同時實現了用戶、充電樁和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的有序控制和數據互通。
從試點情況來看,這種“會思考”的新型充電樁,可對市民充電需求時間進行優化分配與引導。如果使用晚間10點至上午7點的低谷時段充電,電費價格僅為0.3153元/千瓦時,較平段降低0.28元每千瓦時。以市面上常見的新能源車為例,一次充滿電需要5個小時左右,可以節省電費成本約10元以上,長期累積下來費用可觀。
同時,合肥供電公司不斷加快城市充換電網絡建設。截至今年11月,已建成城市快充站22個,出租車快充站4座,高速公路充電站12座,12座公交充換電站,共計達2500多臺交、直流充電樁。覆蓋高速公路、私家車、出租車、公交車的新能源充換電網絡基本形成,規模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在使用便捷性方面,合肥地區的國家電網充電樁均已接入智慧“車聯網”平臺。車主通過手機“e充電”App就能輕松搜索身邊最近的充電樁,支付方式涵蓋充電卡、支付寶、微信等。在日常運維方面,任一充電樁發生故障2小時內即可完成處理,確保充換電設施正常運行。
前不久,合肥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全面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要求,著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接下來,合肥供電公司在加速建設城市公共充換電網絡的同時,將更進一步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個人充電樁安裝流程不斷“加速度”,滿足報裝條件的用戶,嚴格落實“先接入,后改造”,保證市民優先接入,并根據小區內變壓器負荷情況,制定相應增容改造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只要準備好車位固定產權、物業同意書等材料,通過‘網上國網’App提出安裝申請,客戶經理就會上門提供全過程服務,平均不到一周時間就可以使用私人充電樁了。”合肥供電公司營銷部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