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汽車市場最大的變化,不是哪家車企又推出了全新車型,而是各大互聯網公司,相繼宣布要進軍整車制造行業。

3月份時,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公開了一項名為"一種鐵芯沖片、定子鐵芯、電機及新能源汽車"的專利。該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涉及永磁電機技術領域,主要提供一種鐵芯沖片、定子鐵芯、電機及新能源汽車。
當時消息一出,就引起了業界的推測,紛紛認為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仍然懷揣著一個“造車”的夢想。
看好新能源 不會盲目跟風造車
但就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期間,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華為、小米進軍汽車行業,我不盲目跟風,我覺得這個很重要,第二是看自己對這個領域,比如新能源,我們在2017年投資的銀隆,實際上看的是這個方向,新能源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新能源是不是從技術儲備包括使用場景、需求,是一個漸進過程。
如今董明珠表明不會盲目造車,那專利極有可能“另有他用”。
但不得不說,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正井噴式增長。
新能源車井噴式增長
進入2021年,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借勢繼續升溫,持續吸引著造車新勢力以及更多資本的加入。
阿里、騰訊、百度先后布局造車浪潮,在手機廠商中,除了小米外,蘋果、華為也都參與到了造車事業之中,此外vivo、OPPO也申請了不少相關專利,傳出了造車的消息。甚至于蘋果廠商富士康也加入新能源賽道,試圖搶占先機。
據BOSS直聘數據,今年以來,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企業招聘崗位數量、求職者關注熱度持續攀升。其中,自動駕駛研發、智能座艙設計、軟件工程師、銷售、用戶運營等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經超過1.8倍。造車新勢力給出的平均月薪為15367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漲21.6%。一些與自動駕駛算法相關的職位,年薪達百萬以上。
造車新勢力正日漸壯大,而這背后資本無疑是推動造車新勢力快速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公開資料顯示,蔚來、小鵬、理想三大造車新勢力的核心投資人中,騰訊、阿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成為了除創始人之外的第二大股東。
野蠻生長進入到“洗牌期”
作為這個行業第一梯隊的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已經上市并邁過“生死線”,股價也屢創新高。
在這些高光背后,卻是更多倒下的新能源車企。
去年6月,前途汽車和博郡汽車相繼被曝出破產清算的消息;緊接著賽麟汽車在7月被曝出遭法院查封;而到了年底,長江汽車和眾泰新能源也相繼宣布破產。
“沒有200億元不要來造車。”
這句話曾是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對于造車這件事需要花多少錢的判斷,這個數字也成為了行業內公認的“造車門檻”。
然而,“風口”之下,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也日漸凸顯。在3月1日舉辦的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從技術上、品質上,以及消費者的感受上仍存在很多問題。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車企太浮躁”、“請把好質量關”等評論凸顯網民對新能源汽車“愛恨交織”的情緒,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度。
對于車企而言,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隱患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短板。比如,去年因多起自燃事件,蔚來不得不一口氣召回了4803輛,損失慘重,特斯拉也多次因國內外的自燃事件股價應聲下跌,而就在這兩天車展發生的鬧劇也是因特斯拉剎車失靈的安全問題再次將特斯拉推向風口浪尖。
而此前就已涉足汽車行業的格力電器,在當下的時間節點,是否還會重回汽車賽道,格力電器的董明珠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