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曙光街道/供圖
車棚里裝上充電樁,電動自行車充電不用再發愁了,方便又安全,特別好!”隨著小區車棚完成充電樁安裝,家住曙光街道晨月園社區的李叔叔終于告別了每次為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搬著電池爬樓驚心又費力的經歷。2021年,曙光街道投入資金數十萬元,解決了安裝充電樁選址難、引電難、電價過高等問題,共安裝惠民電價充電樁347組,加上各社區商電充電樁和充電柜,目前地區充電樁接口數達到3869個,實現了居民小區全覆蓋。從源頭降低安全隱患,得到了地區群眾的廣泛贊譽。
科學調研論證 廣泛征求民意
記者從采訪中得知,曙光街道共有居民小區46個,其中有8個回遷小區、2個平房區及多個商品房小區,屬于典型的人口密集居住區。因電動自行車便捷性、性價比高等優勢,成為很多居民的代步工具,亦是快遞、外賣等行業重要的交通工具。隨著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居民飛線充電、入樓進戶充電等安全隱患也日益凸顯,充電樁建設工作迫在眉睫。
曙光街道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充電樁建設領導小組,通過制定專項方案、召開部署會議,細化分解任務,推進解決充電樁建設問題,為居民能夠平價充電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據統計,經過前期摸排統計,地區共有電動自行車4800余輛,充電樁缺口較大,建設工作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部分居民擔心帶來新的安全隱患,因此投訴多,安裝選址也存在較大爭議;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小區物業電費不同,限制了充電樁的建設安裝和運行。
“街道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按照‘一社區一對策’的工作要求,全力破解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通過發動社區開展宣傳動員、組織安全隱患大掃除、發放宣傳資料、入戶溝通等方式,讓居民意識到電動自行車上樓充電、亂停亂放的危害。同時,多次組織社區、物業、供電、建設單位逐個小區進行實地踏勘測量,對現場環境、配電引線、走線方式、接線距離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現場確定建設地點,擬定施工方案,推進充電樁的建設施工。”曙光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王平原說。
多方協調磋商 持續宣傳引導
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不同小區物業收取電費標準不同的問題,街道積極走訪物業單位,詳細解讀電價政策,使物業企業清醒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最終同意電價收費‘商改民’,規范曙光地區充電樁收費標準。”此外,針對金雅園、金莊等小區引電困難的問題,街道主動聯系航天橋供電所,召開“社區治理合伙人”會議,充分征求社區、物業公司、居民的意見,現場制定配電方案,拿出專項資金加裝充電樁電表,有效整合利用綠地、閑置空地、車棚等小區空間,從源頭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難問題。
據統計,目前,曙光地區共有電動自行車4810輛,街道已建設完成惠民充電樁347組,插卡共計3470個。“同時,惠民充電樁充電每度電0.51元,既便捷、又安全、還實惠。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居民千萬不要將蓄電池在家中和樓內公共區域進行充電,也不要飛線充電。”曙光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王平原提醒廣大市民。
除此之外,曙光街道為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多個回遷小區安裝電梯阻車系統83套,有效管控了電動車上樓停放和充電現象。下一步,街道還將協調建設單位加大巡查和維護力度,確保充電設施性能完好。 (記者 李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