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初,根據多家車企陸續公布的2月份銷量數據顯示,在傳統車企方面,昔日風光無兩的日系汽車品牌整體表現平平。
雖然2月期間,恰逢中國傳統春節假期,以及2月份天數相對只有28天。但外部客觀因素對身處同一市場的所有車企而言都是相同的。日系車企2月份市場表現與中國汽車品牌相比,呈現出增長乏力趨勢。
具體來看,2月份,豐田汽車在華實現銷量12.85萬輛,同比增長了9.5%。但該數據包含了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以及雷克薩斯三個品牌的累計銷量。
今年1-2月,豐田在華累計實現銷量為27.73萬輛,同比下降9.6%。
對于前兩個月份市場銷量表現,豐田汽車并未給出官方置評。但從早前信息來看,包括芯片在內的供應鏈問題或是導致豐田在前兩個月份出現銷量低迷的主因。
此外,豐田位于日本本土工廠的停產也對雷克薩斯的生產帶來了一定影響。
相比之下,本田2月份在華整體銷量表現不錯,同比增長30.1%,達到10.61萬輛。為2月份日系汽車品牌中表現最好的一家。
其中,東風本田2月份銷量為5.49萬輛,同比增長22.1%。廣汽本田銷量為5.12萬輛,同比增長39.9%。
今年1-2月,本田在國內累計銷量25.27萬輛,同比增長5.7%。
不過,本田高端品牌謳歌一如既往在市場中沒有存在感。近日,有消息稱,謳歌或將退出中國市場。
為了激活謳歌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能見度,2016年正式由廣汽本田國產。不過,國產也未能扭轉該品牌在中國市場“邊緣人”的角色。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謳歌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不足6000輛,月均僅500輛左右。由此,退出中國市場無論是對本田或還是廣汽本田而言,不失為一種止損選擇。
與謳歌類似,馬自達近年來在中國市場也正在加速被邊緣化。
至少從市場銷量數據來看,馬自達在經歷了南北合并后,并未能帶來希望中的高增長。
數據顯示,2月份,馬自達僅售出8047輛,同比下降23.8%,環比降幅達58.3%。1-2月,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為2.72萬輛,同比下降12.7%。
長安馬自達在吸收了一汽馬自達后,并沒有形成1+1大于2的效應。這其中,與馬自達過于緩慢的產品推新戰略無不關系。
僅靠昂科賽拉一款車型支撐的馬自達,一而再錯過中國市場也是在意料之中。即便是身處中國汽車產業上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的電氣化、智能化變革的中心,馬自達“不為所動”的表現也必然意味著接下來還將進一步被市場邊緣化。
面對2月份這個特殊月份,即便市場銷量“收割機”的日產也出現了環比下跌42%。
具體來看,2月份,日產在中國市場實現銷量7.75萬輛,同比增長2.5%,但環比下降42%。1-2月,日產在國內累計銷量為21.1萬輛,同比下降4.9%。
分車型來看,2月份,日產第七代天籟賣掉了10,268輛,同比增長37.2%;含e-POWER軒逸在內的軒逸系列則實現銷量28,519輛。日產汽車SUV系列(包括日產、啟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在2月份累計實現銷量18,289輛。此外,日產逍客售出了9,743輛,同比增長7.6%。
與上述日系品牌雷同,在日產產品矩陣中,傳統車型仍在扛著走量重任。參照去年11月份發布的“2030愿景”,在電氣化領域形成戰斗力,日產或許還要等待5年。
與日系品牌的“慢動作”相比,中國汽車品牌則在電氣化、智能化領域進步則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數據來看,2月份,比亞迪僅新能源乘用車實現銷量87473輛,同比漲764.1%。其中DM車型銷售為44300輛,EV車型銷售43173輛。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也超過4.5萬輛,同比增長48.4%。
對于后續車市走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2022年的經濟形勢日益復雜嚴峻,疫情散發影響下的節后生產生活、服務業恢復較謹慎,加之冬奧會等重大賽事保障防控力度,2月車市回暖較慢。但隨著中年外出務工群體的回流,車市的結構性回暖面臨較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