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索尼集團公司(下稱:索尼)和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下稱:本田)共同宣布,雙方已經簽訂了基本協議書,將在今年內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通過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和銷售高附加值的純電動汽車,同時還將提供出行服務實現商業化,第一輛車2025年開始銷售。
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合資公司負責企劃、設計、開發和銷售電動汽車,但不負責具體的生產制造,生產制造將由本田的汽車制造工廠完成。在雙方的合作中,索尼負責開發和提供出行服務平臺,本田負責生產制造。
按照官方的說法,本次合作是將本田長期積累的移動產品開發能力、車身制造技術和售后服務管理經驗與索尼在影像傳感、通信、網絡各種娛樂技術的開發和運營成果進行優勢結合,實現與用戶和環境緊密結合的新一代移動出行和服務,并繼續向前發展。

這也是繼索尼今年1月發布新款原型車VISION-S 02,并宣布今年春季成立索尼移動出行公司(Sony Mobility Inc.)后,在汽車領域發布的又一條重磅信息,代表了索尼造車的模式正式確定。
一直以來,索尼都在影像、傳感器、通信、網絡、娛樂等領域布局,汽車領域的布局基本都是車機系統以及傳感器。索尼借這些領域的能力,能夠精準把控出行服務領域的用戶需求。索尼要造車的聲音已經傳了好幾年,不過直到今年1月份造車一事才正式官宣。
在宣布成立移動出行公司時,索尼官方稱,利用索尼在智能手機開發過程積累的自有技術、通信知識及安全技術,索尼將遠程操控列為自動駕駛時代到來時的重要技術。為充分實現這一技術愿景,索尼實施了通過5G來連接日本與德國的駕駛測試,目前正與合作伙伴一同努力,利用安裝在VISION-S 01的遠程信息處理系統,以實現低延遲的傳輸(視頻和控制信號)以及通訊控制(監測與預測)。

實際上,對于索尼這樣的巨頭來講,選擇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是有足夠的能力獨立去完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的,但從目前已經確定的路徑來看,索尼并未選擇獨立去完成,而是與成熟的汽車制造商合作,共同承擔從研發到銷售的落地工作。
索尼董事長兼社長吉田憲一郎表示,非常期望與本田的合作,而本田總經理三部敏宏也表態說,希望能匯聚兩家公司的技術資產,創造出更具時代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目前,包括小米、百度、阿里、蘋果、華為等互聯網科技公司都計劃或已經進入智能電動車領域,只不過進入的方式不盡相同。而索尼與本田的合作,就給其他正在布局汽車業務的科技公司帶了個頭:跨界進入電動汽車領域,與有實力的傳統車企合作是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