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信息顯示,上海即將頒布“綠牌”新政,五一假期之后,售價10萬元以下或車長4.6米以內的新能源車將不再享有免費的上海新能源車牌照。
在向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新能源汽車辦公室求證此消息時,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和新政有關的通知。
盡管新政尚未落地,但終端市場已大受影響。在五菱宏光MINIEV的論壇中,多位消費者表示新購買的電動汽車已無法申領上海市免費發放的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
過去一段時間,這款車長不足3米、起售價不超過3萬元的A0級電動車,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當紅炸子雞”。2020年9月,上市還不到兩個月,宏光MINIEV就反超特斯拉Model 3,躥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如今,這款網紅小車卻驟然成為上海“綠牌”新政射擊的靶心。同時,被一紙新政攔在門外的,遠不止五菱宏光MINIEV一個。
A0級市場全部“翻車”
結合傳聞中的兩個關鍵信息:10萬元以下、車身長度在4.6米以內,基本可以簡單理解為“便宜的小型電動車”。
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分析稱,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需求仍以城市代步為主,用車成本是一大考慮因素。而“便宜的小型電動車”最貼近消費者需求。五菱宏光MINIEV、長城歐拉、長安奔奔E-Star、榮威CLEVER等車型都活躍在這個市場。
這個細分市場的欣欣向榮,可以從五菱宏光MINIEV的爆紅中窺得一二。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五菱宏光MINIEV銷量為9.97萬輛,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季度銷量冠軍。
除了五菱宏光MINIEV,其他幾款小型電動車的銷量表現也不錯。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排名前十五的車型中,有五款是小型電動車。歐拉R1(黑貓)、奇瑞eQ、奔奔EV都位列前十。

來源:乘聯會
如今,因為可能會出臺的上海“綠牌”新政,該細分市場或在上海將面臨“團滅”危機。
未來汽車日報從多家位于上海的4S店了解到,從4月份開始,上海市的一些小型新能源汽車牌照指標就被排在了“等候隊列”中。
“神車”五菱宏光MINIEV首當其沖,上海一家上汽通用五菱4S店的工作人員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目前已經無法保證為宏光MINIEV免費上綠牌”。
其他經銷商也處于相同的處境。
上海某零跑汽車4S店工作人員告訴未來汽車日報,零跑T03微型車(售價5.98萬-7.58萬元,車長3.62米)從4月份就上不了綠牌了,“都停留在資料審核、下放指標的階段”。
目前長安旗下的微型電動車長安奔奔E-Star(售價2.98萬-7.48萬元,車長3.73米)現在也“上不了牌”,上海某長安經銷商工作人員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

來源:長安汽車官網
長城汽車4S店的工作人員也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目前還沒接到明文規定,“但是長城歐拉全系車型暫停上牌已經有個把月了”。不過,工作人員猜測,政策落地之后,售價在10萬元以上的歐拉好貓或許能“躲過一劫”。
不過,也有部分“幸存車型”。未來汽車日報向上海某一汽-大眾4S店詢問得知,目前ID.4 CROZZ上牌未受影響,工作人員稱“4.6米以上和10萬元以上兩則標準中,滿足一條即可”。
小鵬汽車也給出類似的反饋,小鵬G3也是一款車身不足4.6米,但售價超過1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其上海銷售人員表示:“G3目前可以上(綠)牌”。
“地方保護”?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上海的“綠牌”新政是一場對自家車企的“精準扶持”。
根據公開資料,上汽集團旗下榮威MARVEL X、榮威MARVEL R、ER6、MG領航新能源等各品牌主力新能源車型車身長度均超過4.6米。上海本地生產的特斯拉Model 3(車長4.69米)和Model Y(車長4.75米),也都在限制范圍之外。
這樣的“地方保護”意味,在南北大眾的姐妹車型ID.4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上汽大眾ID.4 X車身長度4.61米,一汽-大眾ID.4 CROZZ車長為4.59米。

來源:大眾汽車
若新政將車長列為必要滿足條件,那么一汽-大眾ID.4 CROZZ將因為“僅差0.01米車長”而無緣免費綠牌,而上汽大眾ID.4 X則可以“恰好”通過新標準。
上汽榮威似乎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2021年3月,剛剛經過改款上市的榮威Ei5,除了部分配置略有改動,車長由4.54米變成了4.6米,剛好邁過了免費綠牌的新門檻。
在政策尚未出臺之前,所謂地方保護也只是猜測。不過,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上海新能源汽車政策收緊幾乎是板上釘釘。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到20%,較2019年大幅提升10個百分點。根據EVdata數據,今年一季度,上海新能源車上牌6.1萬輛,幾乎達到了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車上險量(13.72萬輛)的一半。崔東樹認為,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滲透率高了,必然要逐步退出。“未來,上海新能源車面臨著快速增長,因此控制總量成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至于“調控”標準,不少經銷商工作人員表示,新政中關于車身長度標準的設定,著實讓人“看不懂”。一位汽車業內人士董樂向未來汽車日報分析,通常,汽車的級別劃分以軸距為標準,而并非車身長度,“4.6米不知道是怎么規定的”。
關于新政標準的另一條(售價超過10萬元),經銷商猜測這或許是免費綠牌“安全區”的門檻。
上海某外資車企的項目經理鐘洋向未來汽車日報介紹,“目前上海市的一張汽車牌照已經賣到了10萬元,如果是找‘黃牛’就更貴了。”但此前上海市的相關政策規定,買新能源車可直接上牌。低價的小型電動車將擁有上海汽車牌照的門檻再一次拉低。“這些小型電動車的價格還不如一張車牌貴”,不排除有人為了“占牌”而買車。
這種車型由于成本低,不得不將部分安全裝置舍棄。盡管宏光MINIEV強調自身使用了籠式車身設計和57%以上高強度鋼,但其沒有安全氣囊也是事實(馬卡龍版加裝了主駕安全氣囊)。此外,常見的EBA剎車輔助、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等安全裝置也并未裝配。
鐘洋稱,目前小型電動車的利潤空間和技術含量都不高,“如果這些車型占據太多牌照資源,不利于產業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