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在車上到底起何種作用,又能與智能駕駛發生什么樣的關系,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但只有做了,才知道互聯網能給我們帶來什么。而且至少從今天來看,沒有互聯網,未來的汽車一定是沒有競爭力的。”4月18日,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也就在當天,上汽集團發布了集上汽和阿里巴巴互聯網技術全新一代榮威Vision-E純電動概念車。上汽集團不僅全方位展示了最新研發成果榮威Vision-E純電動概念車設計思路,還史無前例的發起了“思想眾籌”的造車活動。
“未來的汽車是軟件驅動,軟件在整個汽車的比例會越來越多。中國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最大的應用數據市場。”王曉秋認為,網聯化和智能化將是汽車行業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上汽新能源欲趕超特斯拉
隨著新能源技術、互聯網、大數據的不斷研發和升級,傳統汽車行業也在轉型。隨之,出行方式也處于轉型之中,上汽提出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趨勢,并以“新四化”為方向,提前布局產品陣營。
事實上,榮威“光之翼”Vision-E Concept便是在“新四化”的背景下研發而來。“上汽在‘新四化’上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這是上汽在電動化方向優于行業的最直接原因。電動化是最關鍵的部分,上汽已經自主掌握了核心‘三電’科技,將繼續發展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推出很多滿足不同用戶使用要求的電動汽車產品,為不同續航里程、不同級別車型打造解決方案。”王曉秋表示。
記者注意到,上汽接觸、研究新能源技術由來已久。據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介紹,榮威Vision-E純電動概念車不僅以特斯拉一半的電量達到500公里的續航,百公里加速4秒,還實現了充電五分鐘行駛兩小時,極大地解決里程焦慮的困擾。“高效節能的車,不是靠關注某一個部件或者參數能達成的,而是要把動力系統、變速箱、電池、風阻系數等整個系統結合起來,才能使整車達到最高效率。上汽接下來的純電新能源車,其能量消耗不超過15度電/百公里。”朱軍解釋道。
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這樣的重點一線城市,絕大多數自主新能源車型都是從現有傳統燃油車改造而來,通過增加藍、綠色裝飾顯示新能源身份。這樣一來,總是給消費者以“照貓畫虎”之感,仿佛新能源車只是燃油車的附庸。
對此,上汽集團技術中心設計部總監邵景峰很有感觸,“市場上不乏一些電動車,為了改變而改變,為了設計而設計,外形怪異、車內乘坐舒適感很差。”
邵景峰對上汽集團新能源車型的設計解釋道,“在設計上,上汽擁有非常成熟的設計觀。在創新領域里面,創新不代表怪異。對于電動車而言,車身比例的放開不代表放縱,后驅比例設計,前輪和開門之間的縫隙,上汽的設計師在這些細節方面會非常糾結,花很多時間討論和打磨。”
同時,邵景峰對上汽集團所研發的新能源產品抱有極大的自信,“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體驗好,也是趨勢,上汽很有信心在接下來的幾年,在國家補貼退坡的過程中,不斷使成本下降。”
互聯網融合是趨勢
互聯網與汽車發生碰撞時,帶來的不只是傳統車企向智能化的轉型,還催生了一批互聯網行業為主的跨界造車企業。他們一面掀起收購中小汽車企的風潮,一面挖掘傳統車企人才,鼓吹顛覆。從聲音到行動,從無名到矚目,汽車行業已無法忽視這股外來力量。
對此,王曉秋表示:“汽車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從傳統的內燃機進入了新能源時代。所謂思想眾籌,就是要跟上時代發展趨勢。近年來,互聯網造車很熱,但是不管他們成功與否,也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起到了間接推動作用,互聯網是今后的大趨勢,對于未來,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車事業中來。”
在王曉秋看來:“沒有互聯網,未來的汽車一定是沒有競爭力的。”上汽集團將汽車與互聯網首次完成融合互補,并量產推入市場,而榮威“光之翼”Vision-E Concep概念車上市后能為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能否繼續引領行業發展,還需參考上市后的市場情況。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車企來說,要想實現成本下降,首先要掌握核心“三電”技術,其次提升生產規模,將供應鏈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這些上汽正在做,而且有些已經做到的。
此外,相比如今的自主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只是在原有車型上進行改裝。“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平臺化也是降低成本的一大方式,從上汽目前表現來看,方向很精準,步伐也愈發穩健了。”上述人士如是說。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龔夢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