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網絡逐步形成。結合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在深圳、杭州、合肥等地已建成較大規模的城市充電服務網絡,在蘇滬杭地區已初步建成城際充電服務網絡,在京滬、京港澳、青銀等高速公路沿線已基本建成省際充電服務網絡。
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交直流充電樁、雙向充放電機、電池快速更換系統等設備已實現國產化,無線充電、移動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已開展試點運營;充電基礎設施監控、計量、計費及保護等技術日趨成熟;充電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充電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智能電網及智能交通等技術融合已開展試點應用。
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我國已基本建立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包括術語、動力電池箱、充電系統及設備、充換電接口、換電系統及設備、充/換電站及服務網絡、建設與運行、附加設備等8個部分,約60項標準,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影響力逐步增強。
支持政策陸續出臺。國家不斷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的政策支持力度,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有關部門抓緊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已出臺充電價格、財政獎勵等文件,其他政策將陸續發布。一些省市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充電基礎設施財政補貼、充電服務指導價格等配套支持政策。
目前,在充電樁建設方面,除了國家電網占70%,社會力量也已經開始介入,而且民營資本的建樁速度比想象的快得多。北京市目前正在建立并完善自用充電樁報裝平臺。未來理想的狀態是:居民先在小區報裝,然后將報裝需求上報至住建委平臺,再推送到物業公司,整個溝通過程越來越透明。